齐桓公的霸业为什么没能延续?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君子的品行和家风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不复存在了,换成我们的老话就是“富不过三代”。

而对于齐桓公来说,“三代”恐怕还是太长了。

史书对于齐桓公的褒扬很多,比如,司马迁说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夫子说他“正而不谲”,诸葛亮评价他“善战不败”……无论是匡扶天下,善战不败,都十分准确。

不过,齐桓公之后,齐国就进入了一个五公子争位的混乱时期,霸主之位拱手让人,这很值得深思。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但这三位夫人都没有子嗣,反而是六个如夫人生的儿子,一个个虎视眈眈,相继弑君篡位。

我们不妨看一下齐桓公的儿子是如何“折腾”的:

公元前643年,长子无亏在佞臣易牙等人的支持下率先即位,在位不足3个月,无谥号。

公元前642年,三子昭即位,是为齐孝公,在位10年。

公元前633年,四子潘杀死孝公之子篡位,是为齐昭公,在位20年。

公元前613年,五子商人杀昭公之子篡位,是为齐懿公,在位4年。

公元前609年,因齐懿公暴虐无道,其随从邴歜和阎职密谋杀之。

公元前609年,二子吕元即位,是为齐惠公,在位10年。

从公元前643年到公元前609年,35年的时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相继即位,而且多是通过篡位的方式。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齐桓公,他违背了周礼“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没有立庶长子无亏为太子,却因为偏爱宠姬而立三子为君,引发了随后的一系列混乱。

没有哪一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统治千秋万代,江山永固的。

所以,无数的帝王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寻找神仙丹药,但都宣告失败。

而更合理的做法是,培养好自己的接班人,让自己的儿子、孙子一代代传下去。

但是,纵观历史,我们发现,雄主之后,再难雄主。

为什么呢?

英雄也是人,他也有弱点。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好色多欲”,因为好色,所以容易“独宠”,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废长立幼”。

嫡长子是未来的储君,嫡长子被废除,下面众多的庶子就会蠢蠢欲动,心怀鬼胎。同时,被废除的长子也不会甘心自己的权力被褫夺。

围绕着嫡长子和庶子或者众多庶子之间斗争就会日渐激烈,而内斗的结果就是国家江河日下,别国趁机而入。

这样,英雄父亲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被子孙们折腾了,他梦寐以求的江山永固,千秋万代也化为泡影。

这是其一。

其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餐风露宿、筚路蓝缕,才创下了江山,他是从风雨中成长起来的。

而他的儿子们则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从前的苦不必再吃,从前的罪不用再受,所以,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等一系列的毛病也就容易滋生。

在这些贵公子们中选择英明之主,无疑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其见识、能力都不可与自己相比。

所以,人们才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继承者们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加上君王偏爱独宠,废弃礼法,又怎么能奢望江山永固,万代流传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