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惯例是谢年,这一天要忙活一整天,杀鸡、炖肉、贴对联、挂灯笼……鸡和大刀肉用来祭拜,从挑选这一步就比较讲究。鸡一定是选择大小相当,不肥不瘦的,羽毛要鲜艳的,精神气比较好的;肉的选择也是,肥瘦相间,骨头比较大的。这天宰鸡也是有讲究的,口子不能割太大,不能破肚,要从小口中将内脏掏出来清理干净再塞进肚子里。我们家大多不会宰鸡,大多是邻居帮忙的。记得以前都是爷爷弄的,我也曾帮忙抓过鸡脚,但我害怕鸡挣扎的样子,我也还记得鸡挣扎时抓破爷爷手背的场景,那时候我也曾凑着去拔过鸡毛,但我不喜欢鸡浸泡到热水中散发出的味道。不光这样,炖的过程也是要时刻关注的,火候要合适,时间也不能炖太久,肉炖熟又不能炖烂。鸡和肉炖上后,一般就着手挂灯笼、贴对联了。今年没准备什么,没买过花,连树上的小灯笼都没准备,就贴了对联。

      炖好后,摆盘同样有讲究,鸡在左,背要直立,行跪拜礼;肉放在右侧。放好后上面要覆一层红纸或者放一个双喜,再放上柏树枝。除此之外,烧好的饭第一碗一定要先盛出,放在碗里一定是呈“山”的形状的;切一块家做的豆腐,形状一定要方方正正的,还要在米饭和豆腐上面要将剪好的万年青形状的红纸覆盖上,再插上柏树枝。而这些手工艺品,奶奶之前剪的花样都还保存得好好的。奶奶这手艺无法学,都是很精细的。过年用的元宝也是自己做的,为了保证形状好,奶奶之前剪了很多模子,都是她研制出来做元宝最好的形状。就连红纸的挑选也是很讲究的。今年过年的奶奶也有准备,只不过中途用掉了。今年是买的,我看了看还是有区别的,其他不说,买的元宝上贴着的双喜选的是有银粉的,要是奶奶肯定不会这样挑选红纸,会觉得过年不够喜庆。家里买了后,发现姨婆也给我们准备了,不用说就将这些细节惦记在心里的感觉真好。

      以往放好了就踏实,今年怎么放怎么看都不像,明显手忙脚乱了许多。


      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在家里先谢年,行完礼之后要放鞭炮,搁以前还有比一比谁家的鞭炮长、谁家的声音更响亮。奶奶总是喜欢三家一起开始,热闹。所以从炖鸡开始就关切着到哪一步了,家里的仪式开始没。她还会关注鞭炮声,她对位置把握总是很准,每次都会说:“我一直看着,刚刚放鞭炮的肯定是。”等我们开始放鞭炮,叔叔家这边就开始祭拜,等我们出门,时间刚刚好。弄好后要挑起祭祀用品一起去庙里,我们这有上下两座庙,在这里好像能把一年中见不到几面的人都能见上,或熟悉或陌生。庙里仪式结束后还要祭拜祖先。前前后后要两个多小时。

      以前都是在天黑的时候出门,6:30—8:30最为热闹。因为仪式比较复杂,现在都是饭后2点左右就开始了,这时候庙里也最挤,碰到的人也就最多。仪式结束后,回来都会煮一碗土索面,再放点小青菜,从水里捞出后,在碗里放酱油、辣椒,舀一碗鸡汤,将面舀出,通常将它成为“长寿面”,这一碗面夹杂着肉香,一年吃一次着实会让人想一年。很早之前,爷爷奶奶也做过土索面,面条上架后,要将其拉长,小时候我也尝试过,只不过拉到一半就怕拉断,就会停止手中的动作。让爷爷奶奶来完成剩下的步骤。家里人现在都会感叹:家里的面条最香,纯手工的和机器做的就是不一样,那时候的麦子也比现在香。这些面条工具现在都还有存着,只不过很少有人会这手艺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