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这条路一点儿也不好走,但坚持一定很酷!

      作为一个暂时还没有在人生有什么建树的八零后,这几年,总感觉每长一岁,都会有越来越多想做的事情。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也是越来越多的力不从心。

      想在职场上占一席高地,却总是被“看不见”的争斗打得头破血流。

      想另起炉灶为自己创业,却在资金、人脉和资源的掣肘中寸步难行。

      想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却发现自己压根就不具备可以“自由”的技能。

      ……

      这么多年,一直在挣扎中求生,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当能力支撑不起自己的理想时,我们真的谁也没办法享受真正的“自由”,无论是人生还是财富。

      可是能力不够,就要服输了么?

      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但我不会,服输不是我的风格,要让我向还没有努力过的自己低头,还真有点难度。

      不论难易,不论成败,认真努力过进取过的人,至少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至少不会在垂垂老矣的时候还感叹:唉,如果当初……

      二十八岁之前,我一直在按照家人朋友的期许前行,虽屡经波折,却也有惊无险的度过。

      二十八岁之后,为自己一场错误的决策负责,承担了失去朋友和金钱后的一无所有,回归初心,一切从头来过。

      在奔三的年纪选择从头再来,要么等死,要么拼命,我完全没有退路。

      可是命运有时候真的很调皮,总能不经意间就把你想走的路设置成了迷宫,从一三年到现在,整整五年的时间,我一直在这座迷宫中奋力的摸索,总算摸到了一点“出口”的方向。

      尽管经常感慨“往事不堪回首”,但真的很感谢这“不堪回首”的五年,为我的进取之路“充值”了不算少的积淀。

      不然,也不会有我在混沌大学如进阶般的三个月。

      从“创新号”邮轮赛开挂式的闯入全国三十强,到北京思维模型赛的败北;从两个月积满举人学分,到参加大鹏思维模型成长互助营。

      每一步其实都走得摇摇晃晃,因为从未走过的路,行得着实有些艰难,但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稳,而且每一步都让我对成长有了愈加坚定的信念!

      尤其这次参加大鹏活动的答辩演练,自以为,为我近三个月的进取,交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

❤ 你进取的样子像是一束光

      参加答辩预演的一共十六位同学分四个小组,平日一起学习的同学成了暂时的对手,兴奋又期待,兴奋着自己可能获得的又一次突破,期待着对手比之前更精彩的呈现。

      正式的演练从第二天早上九点开始,我们当天晚上九点左右陆续抵达下榻的民宿,估计民宿老板也从来没有接待过这样一波客人……

      既没有侃天说地,也没有人生“如醉”,而是一小撮小撮的聚在一起,就着花生瓜子小零食,打磨着各自的思维模型,研究着各自的PPT,直至凌晨两点,所在之处依旧灯火通明。

      我们进取的样子好像变成了一束光,照进每个人的识海,感动着他人也感动着自己,带起的涟漪充满着力量,却又温暖而沉静,就连老板也忍不住拿起手机,把我们忘记一切只余专注的样子保存进画面里。

      功夫最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的答辩预演,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展现出了当下最好的状态,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有同学感叹:哎呀,我都多少年没感受过这样的学习氛围了啊,就算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拼命过,真真感触良多。

      有人心满意足,就有人意犹未尽;有人未留遗憾,就有人自愧未尽全力。但凡事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善尽美,相信下一次,我们一定会做到更善更美。

❤ 自律和他律一样重要

      尽管我们拼了命一样的挑灯夜战的态度,既感动他人也感动自己,但之后我也不得不反思:

      提前近一个月就预告了的活动,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为什么还要到预演开始的头一天晚上,牺牲本可以用来养精蓄锐的时间,深更半夜的组织着讲稿语言赶制着PPT?

      就说我自己,要不是活动前三天无意中观摩到第二小组思维模型的线上打磨,都还没有意识到时间的紧迫。

      据说,这已经是他们小组第三次线上聚会,每次至少三个小时的打磨时间,每个人数次演练完都会通过队友意见而不断完善。

      而我呢,连要讲哪个思维模型都还没有确定,更遑论讲稿和PPT?

      真的是被“对手”组刺激到了,立马联系组长(我们班的灵魂人物:前刚班长),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个临时的佛脚,抱了总比不抱强吧(捂脸哭)。

      预演的结果毫不出意料,十六个名次,前六名第二小组占了三个,冠军的奖杯实至名归,只因成功,从来都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想,之所以我们能在凌晨两点依然可以忘我,甚至有同学为了第二天的预演通宵达旦,大抵好多同学都和我一样,准备的没那么充分,而又一直被身边更加努力的同学所感染,抱期望于临时的那佛脚一抱,真的能起到作用吧。

      可他人的进取,也只是他人对自己的要求,是他律,可以一定程度上催化你进取的动力,但却永远无法代替你的自律。

      忽视自律很容易,因为忽视了就能让你一直待在舒适区,放弃惰性也真的很难,但你不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又怎能把自己从现状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去过自己最想要的人生?

❤ 输出即最好的输入

      所谓“成长”:学而习之,习而行之,行而成之。

      从学习到刻意练习,从刻意练习到实践落地,从实践落地到成功,这个过程,我谓之成长。

​      以前总觉得,只有不断的输入才能更好的输出,可这次突然发觉,只有不断的输出才能帮助你最大程度的输入。

      无论是学习混大的思维模型,还是学习锦良大神分享给我们的结构化思维,都是在输入,但这个时候输入的程度仅止于表面。

      而我们用结构化思维去思考“如何用两年时间赚够一百万”,以及分组讨论、用答辩预演的方式来相互打磨思维模型,就是输出的过程。

      思想的摩擦,灵感的碰撞,通过输出的过程,了解到还有哪些不足,不断的去吸收新的内容,并通过刻意练习反复的去加深这些内容在你脑海里的印象,让所有的思维都变成你自己的、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输入。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所有同学都有在认真对待这个由输出强化输入的过程。无论是夜深人静时的忘我筹备,还是预演过程中的激烈论辩,我们每个人都在毫无保留的输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几度出现欲罢不能到失控的景象。

      而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人也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两个月前,PR课上的1分钟小涂鸦(自己都没眼看)

      我想,我在这次答辩预演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系统一系统二”于我而言真正的意义:

      我的系统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让我一直保持着用系统二找寻答案的习惯,而系统二对新鲜事物的不断学习,又为我的系统一积累了丰富的潜能储备。

      这些潜能,会在我完全信任系统一的时候被全部激发出来,创造出的效应,会神奇到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两个月后,第一次拿起真正的画笔(惊艳了自己)

      从系统一的好奇到系统二的学习,从系统二的储备到系统一的激发,形成了我自己的一套良性循环。

      而这个循环,我想我会一直保持下去。

一篇“余生不长,我要好对自己”,收到五份稿约

      无论是瑜伽、钢琴、绘画、还是演讲、写作、自我认知升级,每一次的突破,都好像打开了我身体里的某个开关,让我长时间保持兴奋的状态。

      为了不嗨过头,一不小心就陷入飘飘然沾沾自喜的境地,我每天都会告诫自己:距离真正的高手,你还差得远,所以,还需要变得更优秀的你,一定要淡定~~

❤ 做一个有温度的高手

      混沌同学之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拼尽全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只不过是高手的日常。

      究竟何为高手呢?可能每个人的定义都会不一样。

      我所认为的真正的高手,不会只依靠输入局限于自己的成长,同时还能把自己所习得的东西形成方法论,通过不断的输出帮助他人快速的学以致用。

      真正的高手一定不会独善其身,因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太过于孤独。

      成为高手的路上一定会有数不清的艰难和诱惑,真正的高手也一定会时刻保持一份坚定的信念,温暖自己的同时,也不断给身边人传递着温度。

      而“成长”就是我的信念,我有那么多喜欢做的事情,我有那么多需要去提升的能力。把所有想做事情都分一个轻重缓急、把我所有的目标都列出一份详细的计划,就是接下来我要走的第一步。

      然后,踏踏实实稳稳当当的走好之后我成长的每一步,为成为一个有温度的高手而努力前行。

      当然,进取这条路,一点儿也不好走,或许还会很孤独,但若能坚持,一定很酷!

如果进取之路,你愿陪我一起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