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乎上邀请我回答的一个问题。
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全貌:
“本人女,研究生毕业直接进了国企,坦白说相对很多北漂我是很幸运的,直接解决了户口,工资水平也算可以,一年大概15万左右税后,可是工作氛围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首先,领导非常官僚并且事无巨细,每天淹没在文山会海中,工作的内容毫无意义,工作能力一再贬值。
其次,人际关系复杂,有关系的可以无所事事,而我们这种没有关系得职场小白简直是最佳得苦力加欺负对象。有时候干的好还会被嫉妒,同事还会在背后嚼舌根。
现在年纪不小了,加上想要孩子的原因,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有经验的同志能否告知,在这种国企环境下是如何自我排解和存活的?”
我也不知道知乎为什么知道我对这类问题感兴趣,也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我也许没有资格说,因为,我一直呆在国企里面,甚至连系统都没有出,一直在电力系统里面,因此,我的认知肯定是非常片面的,不如那些曾在国企,出去几年,又回到国企的人适合回答这个问题——我身边至少有两三位这种同事。
但是,我又确实可以说一说,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所有身在国企的人,可能都曾经遇到过,或许正在经历中,或许曾经思考过,没有离开,正是我们当时认为正确的选择。
是否真的正确呢?
有多种答案。
一种是没有离开的人,见到一些离开后为生活奔波,苦不堪言的前同事,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一时冲动。——他认为自己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种是没有离开的人,见到一些离开后混得风生水起,自由散漫的前同事,暗自觉得自己当时比他的条件更好,如果离开,说不定也会比他更好。——他认为当时离开也许是一个机会,但他也不一定认为离开是正确的,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种命,那种好生活,并不是自己所能过的;
一种是离开的人,我遇到的大多数离开的人,都在后悔,后悔什么呢?后悔自己离开晚了,如果早一点离开就好了。
当然,也有一种离开的人,受不了压力,最后选择回归。
说到这里,仿佛成了一个罗生门事件,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件事,都有不一样的描述与感受。
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唯有亲自体验,才可能知道其中苦乐。
没有人能代替别人选择,选择永远是你自己的事,但你可以从别人的感受与描述中,发现哪一种生活中,有你认为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你可以选择它,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快乐,还有随之而来的新的痛苦。
承认我前面讲的这些,我以下讲的内容才可能对你有用。
下面我讲一讲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天下乌鸦一般黑原理
所有的组织,其构成主体都是人,只要是由人组成的组织,就逃不脱人性。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家与家之间,更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这些基本的人性方面的东西,甚至是千百年来也不曾变过,至少没有剧烈变化过。
因此,问题中提到的领导的问题,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问题,在哪都有,从古到今,由中及外,都有。有可以表现形式有区别,但基本面不会变,还是那些东西,如利益,如荣誉,如贤与不肖,如强与无能,都离不开这些东西的博弈与平衡。
——天下乌鸦一般黑!
所以,如果在一个地方处理不好这些关系,换一个地方肯定也一样处理不好。
所以,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让自己疲惫不堪,需要解决的是提升自己认知这些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处理此类问题的水平,而不是换一个地方。
二、自恋偏差原理
自恋偏差原理,类似于幸存者偏差原理,都是因为听不到另外一方的辩词,而对现实的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每一个人都是自恋的,第一,我是好的;第二,我比别人强,即使这方面我比你差,但其他方面我也要比你强。
因此,自恋偏差主要表现在,一切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即使别人没问题,那就是环境、体制、氛围的问题。一切成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他人和环境无关,因为如果不是自己努力与智慧,这个事情肯定不可能办得这么完美。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你能够成功做出成绩,是因为组织认为这事应该办好,组织里也许有人不够支持,但大部分资源还是支持你把这个事办好。个人努力与否,能力高低,只会在这个事情是否完美,是否按时完成上,有一些细微差别。
我有一个朋友,在事业上升期的时候,由于单位好,领导赏识,担任了一个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一时风光无限,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单位周边企业老板,都与之称兄道弟。经常有人在酒桌上把胸脯快要拍塌了,愿意为他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后来,由于人事变动,进入低潮期,这老兄想着自己在社会上这么多朋友,一气之下,拍屁股走人,自己开了一个公司。结果是求人却脸色不豫,千艰万难,那些朋友都不再是朋友。
因此,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很有可能,离开这个平台,我们就什么也不是。
因此,要有感恩之心,正是因为在这个平台,你才可以比大多数北漂情况要好,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有这个心态,我想,也许心灵上的疲惫就会减少一些。
三、两只老鼠原理
《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大意就是:李斯年轻时,在郡里当小公务员,看到厕所中的老鼠,吃脏东西,每次有人或狗走近时,吓得仓惶而逃;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油亮,偷吃陈粮时,从容大方,见人来了也不心慌。于是长叹一声说:
“人生如鼠呵!不在仓就在厕。”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在厕所里就得吃屎,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就吃粮食,不受打扰,安逸自在。
“两只老鼠原理”,很多大V们都有提到,如著名的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总结为“点线面体理论”,你在哪个平台,就享受哪个平台的红利,你在哪个行业,就享受哪个行业的平均工资。
北大金融学课的香帅也讲到了一则故事,一对双胞胎,能力差不多,一个十年前毕业进入腾讯,十年后妥妥的千万富翁,出来创业,VC成群围着他;一个毕业进入人民日报,还在拿着薪金,为买房而愁。
这就是选择进入哪个行业的重要性,什么叫男怕入错行,原因即在此。
更恐怖的是,进入了一个逐渐沉沦的经济体。如果国家是一个经济体,在中国,不需太努力即可衣食无忧;你到叙利亚去试试,拼尽了全力,可能只是保命而已。
在国企这个大的经济体上,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其实优势在逐渐消失。在国企,追求的无非是一个安全感,这个安全感,来源于预期可确定性。可是,这种确定性正在消失。一是稳定收入不再是可预期,工资限高,福利取消;二是稳定工作不再是可预期,进入新经济,很多传统行业一不小心被一项新技术打入深渊,如去年的收费女,曾经是炙手可热的工种,一句话取消。如银行职员,曾经光鲜亮丽,如今面临网点撤裁,员工缩减。
所以,选择很重要。
要选择,当然首先是要具有选择的能力,第二是不能看存量,而是要看变量,也就是看未来,看趋势。第三是要抛弃所谓的100%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不存在的,虚妄的。在社会变化起来越快的今天,别想着借鉴前辈的经历和得失,那些缓慢变化世界中的经验已经没有太多价值了。
就如一个笑话讲的,东北一老爷爷要求孙子回去竞争一个2000元月工资的环卫岗位,理由是体制内,稳定,以他的经验来看,这是非常好的工作。但是,这种经验没用了。
所以,如何选择,自己看看自己这个“点”所在的“线”(企业)、“面”(行业)、“体”(经济类型),如果正在沉沦,或说自己当初选择时凭以决策的优势正在消失,则应该考虑再选择。
四、舒适区原理
每个人都追求处于一个舒适区内,但是,当一个人处于舒适区时,就说明这个人停止了奋斗,也就停止了进步。
这个舒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当物质的需求得以满足时,会有短暂的舒适感;一个是精神,精神上的追求有很多方面,比如优越感。我们有时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富豪那么有钱了,不去享受生活,还要选择活得比我们还累,工作时间比我们还长,就是因为物质或财富满足不了他的精神追求。在他的精神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他总是感觉很痛苦,他进入不了他自己的舒适区,即便在我们看来,他已经在“我们认为的舒适区”了。因此他能够不断地进步,使自己不断地更新迭代。
对于我们处于国企的人来说,国企就是一个类似于“子宫”的舒适区。我们只要每天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做事,去工作,去完成分配给我们的事情,不用操心其他的东西,一切有单位安排,到了每月固定的时间,就会有固定的金额出现在我们的银行账上。其实不仅是国企,任何一个处于固定组织中的人,都是在这样一个舒适区内。
我们如果想要更多的东西,就必须放弃这个舒适区,进入一个不确定的外部世界。就像一个婴儿,从子宫里出来,一切从头开始学习,开始摸索,获得新的认知,从而进入一个新的舒适区。如此周而复始,才是一个人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途径。
老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根本原因在于,一棵树换一个地方,如果那个地方的土壤水分气候等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环境,它基本上没有办法立即改变自己原有的系统去适应;而一个人换一个地方,由于生态位与选择压的不同,会强迫他学习、进步、成长,从而获得比以前更强大的认知能力,也就有可能活得更好。
一个人希望在舒适区,这是人性。但现实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快,一个人的生态位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加快的变化当中,因此,如果无视这种生态位变化带来的选择压,继续呆在舒适区,则很有可能被时代抛弃。
因此,痛苦对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讲是好事,这正是成长所必须的生态位。只有正视目前感受到的痛苦,分析自己痛苦的原因,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能力,鞭策自己不断成长,以获得选择的权利与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实际上,只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拥抱不确定性,变压力为动力,像婴儿一样,以一个“空杯”的心态看这个新的世界,会很快地发现,学习新的东西,并没有我们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难。
非常厌倦国企的工作,身心俱疲怎么办?
这肯定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认知自己,分析平台,感知人性,从实际出发,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因素,不断学习,持续成长,最后过上自己满意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