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读书不妨换换口味

读书跟吃饭其实蛮相似的。比如同样都为汲取营养,只是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物质的;同样都要咀嚼品味,只是一个用牙齿舌头,一个用内心大脑。因此我们在讨论应该怎样读书的时候,不妨先说说我们吃饭的自然趋向。

      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现在大家都不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要吃得美味、吃得健康。近来注重养生的人说起膳食习惯,长篇累牍,如数家珍,甚至于著书立说。其中专家有着一致的观点就是:膳食口味杂一些,营养全面,才更容易健康长寿。这种观点也有实例支撑,比如日本这个国家,它是国民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在日本就有每天至少吃30种食品的说法。可见每天大鱼大肉、鸡蛋馒头并不好,要时常换换口味,搭配杂粮瓜果、萝卜青菜,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吃饭如此,读书也应该这样。图片

读书也存在口味偏好的问题。比如我喜欢读文史类的书,通常借书买书都倾向于此类书籍;我儿子喜欢读江一燕、村上春树的书,他买的读的都是他们的书。时间一长,就慢慢形成自己的阅读口味,习惯了这种味道,不愿接触其他类型的书。尽管这些书营养也够丰富,但毕竟不全面。要使大脑中的知识建构更牢固更合理,有必要为自己换换口味,涉猎一些自己未曾碰触过的书,也许读着读着就会爱上它,养成一种全新的习惯。

最近随意借了一本《茶经》来读。是我喜欢喝茶吗?是有谁向我推荐这本书吗?都不是。不要说喝茶,我平时连水都很少喝,对于茶文化几乎一窍不通,属小白一个。就当挑战一些自己吧,我就硬着头皮读起来。没想到哈,还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真奇妙。它一下让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去了一个不熟悉的景点,那里有迥异的风情,别样的风光。真的,换一种口味阅读,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错,如果把自己青菜换成萝卜,或者把自己的萝卜换成青菜,尝尝鲜,或许也不错啊。在单位餐厅吃饭,一位同事说,以前不喜欢吃大蒜,见我们几个人吃,他也就强迫自己尝一尝。没想到,后来还真喜欢上了,现在顿顿都离不了大蒜。还有人说不吃香菜,有人说不吃羊肉,除非体质过敏的一些原因,不妨吃几次,说不定慢慢也就合了口味呢。


马未都说:“读专业书和教科书都不算读书,那叫术业有专攻。读杂书才叫读书。”关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鼓励大家变换口味,博览群书。所谓开卷有益,每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倾力之作,文字中有知识、有智慧、有思想,都值得拿来一读。往往不是因为喜欢才读它,而是因为读,才喜欢上它。或许就是这本陌生的书,给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调整人生方向,奔向新目标,也未可知啊!

饭要一口口吃,书要一本本读。换种口味读书,读更多的书,充盈内心,健康灵魂。

作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教师,电话8988730,图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