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公的陪伴下,儿子的数学开始预习,自主学习.感赏儿子的进步,而且他自己也尝到了甜头.昨晚,预习合并同类项.可能内容不多,儿子只看了38秒钟,老公在旁边刚好看了看时间.显然,他是不满意的,但情绪上控制得好,耐心地陪着孩子继续共同预习.
今早上班路上,我仔细琢磨这件事情,觉得哪里不对劲.38秒的自主学习,为什么不能表扬呢?孩子,你预习了38秒,这样的自律,妈妈为你高兴,希望以后你能做得更好.
孩子刚刚萌发了自主学习的小芽,我们一定要细心呵护,不断地感赏,表扬,去强化固化,使它得以长大.千万不能疾风暴雨般地打击孩子,嫌时间短,让它夭折,失去了成长机会.想想以前,我们由于无知,不满足,扼杀孩子好多想要好的机会.这不就是越级跳频吗?
感赏自己坚持留纸条的表扬孩子,儿子昨天说,他感觉到我们给他的信心和进步的动力.
原打算早晨打豆浆,儿子建议,最好别打了.五点多,邻居都休息,豆浆机声音太大,扰民.感赏儿子懂事,能以己及人.我那台九阳豆浆机用了近10年,声音很大,也没坏,所以一直没换.儿子的提醒,我该换它了.
教育孩子的六重境界
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为了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他自己。
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但我们对于他人的困难(尤其是对孩子)通常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帮助他们。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时候,应任凭他们自己去突破挑战。这听起来似乎不合常理,但我们必须抑制那种自然反应,让孩子们保有挣扎的权利。
- --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