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的2016阅读清单#之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一个地主的死》《世事如烟》《现实的一种》《四月三日事件》《活着》及部分随笔。
阅读余华,最大的收获是思考。如他自己所说,他是热衷于表达内心的人,他的写作意义在于不断和内心较量,接近,了解。这部分特质在他前期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出来。一个是在表达方式上,以上所读的作品中,除了《活着》之外,在文字逻辑表达方面都存在着游离和不确定性,他经常故意忽略了人物的个体性,着重把人物的特征代表性表现出来,所以,人物经常是没有名字的,“疯子”“灰衣女人”或者直接用数字来指称人物,可以看的出来,作者是不注重刻画单个人物的特征,这个人物可以是任何一种面貌,但他被作者赋予了固定的性格和特征,所以在作品中通常不是个人和个人的较量冲突,而是个人代表性特征在互相碰撞。第二个是对于人性的特殊描写。他的人物通常撕去了平常温情脉脉的一面,展现出了最可怕,自私等负面的一面,并且可以体会得到作者对于这种描写角度的痴迷,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现实的一种》达到了高潮。人性在庸常的生活中,被法律,道德,规矩等压抑下去的负面性格全部展露无遗,并且配合着作者近乎强迫症的细致描写,让读者在这种直白的表现中窒息,怀疑,感叹。我相信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人性,并且这种人性更真实。
到了《活着》这部作品时,可以明显的体会得到作者此时心境的变化,如果之前是冷漠,残酷,激烈,至少现在是加入了温情和平静。通过“我”和福贵的交谈,以双第一人称的当时把福贵的一生做了交代,但作者依旧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除了福贵,他的父母,妻子,一双儿女,女婿,外孙都由他亲手埋葬,而福贵依旧在这个世间,在结实的土地上生存着。余华的活着,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活着,农耕文明,人活着便有了一切,同时也表现了人在面对命运赋予的一切中是如何自处,如何活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无数次感动落泪。
余华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作家,如果你想了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