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瓦尔登湖》,远眺梭罗的小木屋与夕阳交相辉映,聆听这位超验主义大师的叨叨碎语,融入另一种精神生活。
人,到底要追求怎样一种生活?惬意舒适,享受感官的欢畅自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发现美和快乐,得到内心的平静?还是积极进取,为一个目标苦思夜想、辗转反侧、衣带渐宽?这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在读完《瓦尔登湖》之后,似乎得到了答案——惬意舒适与积极进取并不矛盾,关键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就能获得快乐。一个人整日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必定感受到的是虚妄无聊;一个人坚持勇攀高峰、拼搏进取,一路上,他感受的并不一定是焦虑苦闷,而可能是兴奋与满足。这些答案在书中似乎不是那么明显:梭罗谈的是农民的艰难生活,其实是指现代社会让人们陷入对于物质的错误认识;他谈的是辛勤的劳作,其实是告诉我们劳作给人类带来的快乐与尊严;他谈的是自然界的湖光山色,实则是指真实而永恒的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与真理;他谈的是一个人的生活,实则谈的是一颗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心灵!
许多人抱怨本书语言晦涩得难以下咽,大多是没有做到平心静气、无所欲求的状态。现代人读书都抱有一种目的性——要么想快速获取某种知识、要么想获得某种快感,那些真正富有价值却无法直接带来效益的文字便在他们眼前黯然失色。《瓦尔登湖》大概就属于这种气质的文字,匆匆一瞥,只觉得这作者神神叨叨,所云之物无味,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所关、无所害。细细品味,忘乎所以,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正是让我们都超然于现实追求之外的某种精神境地。有人说“做人的时间长了,人已经忘记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残酷”,而《瓦尔登湖》似乎在告诉我们,正是这种对生存残酷性的忘却,造就了人类超然的精神生活。梭罗制造铅笔,却不贩卖盈利,只是享受制造过程和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受;他建造木屋,却不追求多余的物质享受,只是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上经营内心。
精神生活似乎太过空泛抽象,当我们谈论它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