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说说自己对两者,尤其是后者的看法。
最近看了一场即兴戏剧的现场表演,有幸坐在第一排近距离观看了演员们的表演,必须说一句,即兴戏剧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身边的一切。
说两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其中一个表演环节是演员们现场向观众寻求关键词作为灵感,确定关键词后开始表演。表演的形式为:八个演员站成一排,谁想到和关键词有关的场景就上前一步开始表演,也可以拉一个队友共同表演。演员们只通过简单的几句台词,再加上丰富的肢体动作,展现出一个有人物关系、有地点、有笑点的一幕情景。
如果是经过彩排,按顺序来的表演,这种形式也许也能很好玩。然而,如果这是来自演员现场的即兴表演,而且能绵绵不断产生灵感连续演上几十个场景,仿佛舞台上有一个看不见的喜剧之神在指引他们,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
以“长颈鹿”的关键词为例,八个演员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带来了这些即兴表演:
脖子特别长的人去动物园面试做长颈鹿
去动物园的游客惊讶地发现长颈鹿是人扮的
长颈鹿人发现动物园的熊猫也是人扮的,而且工资比他高很多
长颈鹿妈妈关照即将上学的长颈鹿宝宝
外国人向行人问路,以为长颈鹿也是一条路
演员们的表演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有间隙,剩下的大多没印象了。
单看一个灵感可能有些无厘头,但是连在一起不断地演上十几分钟,期间还有对彼此灵感的叠加,互相穿插,直奔高潮,笑点不断,这种观看体验实在是太美妙了,一种捧腹大笑加震撼出鸡皮疙瘩的感觉。
另一个环节是之前表演的进阶版,依然现场采纳关键词,演员们自我设定一个角色,共同即兴表演出一个有情节的戏。
有趣的点有那么几个:
1. 台上演员表演时,台下演员随时可能产生灵感,上台换下队友,变换场景继续表演
2. 由于台上没有任何道具,台下演员随时会为台上队友构思场景,比如大喊一声“此时外面下着大雨”、“你们此时在25楼的阳台”、“后面墙壁上写着四个大字:XXXX”,台上的演员必须将新场景融入到接下来的表演中。
3. 最好玩的是,台下演员有改变时间的技能。当台上演员给队友挖的坑太深,或是台下演员想到一个更好玩的场景,他们又可以大喊一声,“切换到......”
“这本梵文经书你就来读一下吧!”
台下:“切换到B读完经书之后”
“厉害!”(全场笑翻)
你可以想象,整场表演就是在这样一个高度互动、笑点不断的环境下进行。演员们的即兴表演贯穿始终,灵感来自观众,来自当下,也来自队友。放下固有的偏见和套路,完全地打开自己,第一时间表达当下的感受和想法,没什么比这更能体现即兴的智慧了。
但这并不是即兴戏剧的精髓,“Yes and”才是。它代表无条件地信任和接受队友的想法,让戏在不断的"Yes and"中推进。一个好演员既要拥有即兴的能力,随时生发出灵感,也要明白成就队友才能让表演精彩,给戏比抢戏重要一百倍。
如果说即兴是打开自我的力量,那自控就是收起自我的力量,对即兴戏剧来说,它们同等重要。
安利结束,貌似偏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