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林集团亚洲总部的会议室里,投影仪的光映在林舟脸上,屏幕上是东盟新能源协会刚发布的“区域电池安全认证标准”——条款密密麻麻,核心只有一条:“所有进入东盟市场的电池,必须通过三星SDI主导的‘专利交叉授权’,且采用韩企指定的‘电极材料检测标准’”。
“林总,三星SDI联合LG新能源(虽退出日韩联盟但仍暗地合作)、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公司,搞了这个‘东盟认证壁垒’。”陈阳指着条款里的陷阱,“他们要求我们开放星核电池的‘多极耳设计’专利,才给认证;否则,印尼、泰国这些主力市场,我们的电池根本进不去。另外,印度那边更棘手——莫迪政府刚出台‘新能源本土化法案’,要求外资电池企业的‘本地零部件率必须达70%’,但印度本土的正极材料纯度只有92%,远低于我们要求的99.9%,根本没法用!”
亚洲是全球新能源的“最后一块主战场”——东盟六国的电动车销量年增速达40%,印度市场更是被预测为“2030年全球第三大新能源市场”。三星SDI赌的就是星林不敢放弃这块蛋糕,想用“专利换市场”的套路,榨干星核电池的技术红利;而印度的“本土化法案”,本质是本土资本想分一杯羹,却又没有匹配的供应链能力。
林舟指尖敲击桌面,“信息眼”瞬间穿透东南亚的雨林与印度的工厂,锁定核心破绽——
【目标:东盟认证联盟(三星SDI+LG新能源+马来西亚国能)】
【核心破绽:1. 认证标准里的“核心专利”是“过期陷阱”——三星SDI拿来要价的“电极涂层专利”,2023年已因未缴年费失效,WIPO数据库里有明确的“专利终止记录”;2. 检测标准存在“技术矛盾”——要求电池在60℃高温+95%湿度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但三星自家的电池在该环境下400小时就会出现电极腐蚀,他们根本没有达标的样品;3. 马来西亚国能的背后是“利益分裂”——其董事长私下想引入星核电池,用于本国的光伏储能项目,只是迫于三星的投资压力才加入联盟,手里握着“三星向马来西亚议员行贿100万林吉特”的录音】
【目标:印度本土化法案】
【核心破局点:1. 印度本土的“阿马尔矿业”有高纯度锂辉石矿,但缺乏“提纯技术”,矿脉纯度达99.5%,只要我们提供“吸附法提纯技术”,就能将其加工成99.9%的正极材料;2. 印度最大的车企塔塔集团,正因“电池供应不足”导致电动车交付延期,他们私下接触过我们,愿意以“合资建厂”的方式,帮星林满足“本土化率”要求——塔塔出土地和工厂,星林出技术和核心设备,本土零部件由塔塔负责整合;3. 莫迪政府的“本土化法案”有“豁免条款”——若外资企业能带动印度“新能源技术升级”(如建立研发中心、培养本土工程师),可申请将本土化率要求降至50%,且3年内逐步达标】
“分两路突围。”林舟抬眼,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第一路,让专利部整理三星‘过期专利’的WIPO记录,联合马来西亚国能的董事长,在东盟认证听证会上揭穿他们的‘专利陷阱’;同时准备‘极限环境测试’,把星核电池和三星电池一起扔进60℃+95%湿度的舱体,用数据打他们的脸。第二路,让张叔立刻飞往新德里,和阿马尔矿业签‘技术换矿权’协议——我们出提纯技术,他们以成本价供应锂辉石;同时和塔塔集团谈‘合资工厂’,承诺在印度建研发中心,培养2000名本土工程师,申请法案豁免。”
一周后,东盟认证听证会在雅加达召开。三星SDI的亚洲区总裁金敏哲坐在主位,身后是联盟成员的代表,手里举着“专利授权协议”,对着话筒嘶吼:“星林若想进入东盟市场,必须签署这份协议——开放多极耳专利,接受我们的检测标准,否则你们的电池永远别想卖到印尼、泰国!”
台下的东盟议员们点头附和,东南亚媒体的镜头齐刷刷对准门口——林舟带着陈阳和马来西亚国能的董事长阿兹曼,缓步走入会场。
“金总,你的专利,早就失效了。”林舟将WIPO的“专利终止通知书”投影在大屏幕上,红色的“Terminated”字样格外醒目,“2023年7月,你家的电极涂层专利因未缴年费被终止,现在拿出来要价,是欺负东盟没人懂专利法?”
金敏哲脸色一变,急忙辩解:“这是伪造的!我们早就续缴了年费!”
“是不是伪造,问问阿兹曼董事长。”林舟侧身,阿兹曼拿起话筒,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金敏哲的声音:“只要你说服马来西亚国能加入联盟,100万林吉特马上打到你账户,等星林签了专利协议,还有额外分红。”
录音播放完毕,东盟议员们瞬间炸锅。金敏哲想抢过话筒,却被林舟拦住:“别急,还有更精彩的。”
工作人员推来两个巨型测试舱,分别放入星核电池和三星电池,舱内温度调至60℃,湿度95%,接通电源后开始计时。
400小时后,屏幕上的数据让全场寂静:
• 三星电池:电极出现明显腐蚀,容量衰减35%,显示屏弹出“安全保护,停止工作”;
• 星核电池:电极表面完好,容量保持91%,放电曲线平稳无波动。
“这就是你制定的‘检测标准’?”林舟走到金敏哲面前,举起星核电池,“你们自己的电池都达不到,还好意思用来卡别人的脖子?东盟的市场,不是三星的后花园,更不是你们榨取技术的工具!”
台下的东盟议员们彻底倒向星林,印尼能源部长当场宣布:“终止与三星SDI的认证合作,星林电池无需专利交叉授权,直接获得东盟市场准入资格!”
同一时间,新德里的塔塔集团总部,张叔与塔塔CEO签署了“合资协议”:星林与塔塔共同出资10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建“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工厂,星林提供提纯技术和核心设备,塔塔负责本土供应链整合;同时,星林在班加罗尔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三年内培养2000名本土工程师。
莫迪政府随即发布公告:“鉴于星林集团对印度新能源技术升级的贡献,将其本土化率要求豁免至50%,且给予3年过渡期。”
消息传到雅加达,金敏哲瘫坐在椅子上——三星SDI的股价当天暴跌25%,印尼、泰国的车企纷纷撕毁与三星的合作协议,转而与星林签订独家供应合同,订单金额累计达60亿美元。LG新能源见势不妙,连夜发声明“终止与三星的所有合作”,并向星林提交“技术授权申请”,愿意支付8000万美元购买星核电池的模块化设计专利。
一周后,星林集团在雅加达召开“亚洲市场战略发布会”。林舟站在台上,身后是覆盖东南亚与印度的供应链地图:
• 与印尼签署“锂矿-精炼厂”合作协议,获得苏门答腊岛锂矿20年开采权;
• 塔塔合资工厂开工建设,投产后将满足印度60%的电池需求;
• 发布“星核亚洲版电池”——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兼容东盟、印度、日韩的所有车型底盘,成本再降10%。
发布会结束后,阿兹曼找到林舟,笑着递上一份文件:“林总,马来西亚国能想加入星林的‘全球能源联盟’,我们的光伏储能电站,全部用星核电池。”
林舟接过文件,签字时指尖顿了顿——文件的最后一页,附着一张老照片:是他父母年轻时在马来西亚的锂矿考察时拍的,照片背面写着“亚洲的新能源,要靠自己的技术”。
“我父母当年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林舟轻声说。
陈阳拿着全球市场报告跑过来,语气激动:“林总!亚洲市场拿下后,我们的全球占有率突破55%!特斯拉、宝马、塔塔、印尼车企……全球前20大车企,有18家在用我们的电池!”
林舟走到落地窗前,望着雅加达的夜景——远处的港口灯火通明,第一批搭载星核电池的印尼本土电动车正在装船,准备发往东南亚各国。他知道,亚洲市场的收官,意味着“全球电池垄断”的版图已完成90%,剩下的最后一步,就是掌控全球能源的“大脑”——储能网络的并网与数据话语权。
手机震动,是龙哥发来的消息:“美国能源部联合华尔街,正在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数据安全法案’,目标是阻止星林的能源管理云平台接入北美储能网络。”
林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北美市场的硬仗刚过,新的博弈又将开始——但这一次,他手里握着的,是亚洲的供应链、全球的技术标准,还有父母留下的“技术守护”的信念。
“通知团队,明天飞华盛顿。”林舟收起手机,目光望向太平洋的方向,“该和美国的‘能源霸权’,好好算一笔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