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随感录﹒二十五》
鲁迅,一位金刚怒目的战斗者,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他呐喊过,也彷徨过,但即使在漫漫长夜,依然可以看透一切,用如椽的巨笔,用精神批判的态度,将人性剖析,写下撞击心灵的句子。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老调子已经唱完》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我在这里说,也是多余的。诚然,“无毒不丈夫”,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且介亭杂文附集﹒半夏小集》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朝花夕拾》
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 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
——《且介亭杂文﹒说面子》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娜拉走后怎样》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春末闲谈》
从来如此,便对么?
——《狂人日记》
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
——《随感录三十八》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世故三味》
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哪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
——鲁迅《两地书·四》
人生最苦的就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娜拉走后怎样》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华盖集﹒杂感》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接着便将被人们忘却。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锅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热风﹒生命的路》
拼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 蔑视了真的人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
——《集外集﹒杂语》
甘也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但如怀着不平,总可以逐渐做些有效的事。
——《两地书﹒致许广平》
人类思想里面,本来有一种惰性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的惰性更深。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命,第二就是中庸。
——《华盖集﹒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