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宇宙”这个词,早期在一些资讯上看到过,但并未去认真看看这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前几天跟一个90后聊天时,问了一下他对未来转型有什么计划,他聊出了两个方向,其中一个就提到了“元宇宙”市场,而今天在跟朋友的聚会中又聊到这一话题。
这才又引起我进一步去大概了解“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今年如此火爆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让真人置身网络。他在演讲视频里说:“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学者陈捷在接受采访时,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原始概念:“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
扎克伯格宣布“我们将是元宇宙优先,不再Facebook优先”…
林俊杰花费12万美元在“Decentraland”虚拟土地上买地皮,并且公开“招邻居”…
……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头号玩家》,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所寄托、沉迷游戏的大男孩,凭着对虚拟游戏设计者的深入剖析,历经磨难,找到隐藏在关卡里的三把钥匙,成功通关游戏。
也许正如朋友老公所说,人类三四十年以后,说不定元宇宙就在这个世界多维空间里并存着。
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实现不了的理想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得到实现。
科技创造生活,也改变我们的生活。
也许未来真会如此,像现在一台手机改变了我们多少的生活习惯,实体购物到网上、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钱包到手机支付,如今人手一台手机就可以排解寂寞、缓解尴尬…
想象那样的多元空间,现实与虚拟的交错,也许它会像如今手机和互联网渗透我们的生活一样,慢慢无形中再次颠覆我们的世界。
但就像如今,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甚至在生活中手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多少便利,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失去。
多少时间消耗在互联网的各种碎片信息里,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去沉浸式的做一件实事,拥有独立的思想。
科技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我们也终将在时代前进的大浪里被推着前行。
只是越来越多的诱惑都需要我们拥有超强的自制和思辨的能力。一切就像一把双刃剑,平凡的我们就看怎么用了。
可就算在这样的科技大浪下,渺小尘埃的我,依然想在一亩三分地里做一些传统的人文实事,做有温度有情感有内容的东西,蝼蚁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