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林文采Satir专业课第八天
上午林老师解释了沟通是什么。就说一个孩子如果拒绝跟我讲话,每天呆在房间,我怎么给他做心理营养呢?
沟通不仅是说,更多是听,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连结的,吃饭的时候总要见面,要钱的时候总要说话,都是机会,就看能不能做得好。
然后举了一个拒绝说话的女孩子做咨询的案例。
【案例内容略】
拒绝沟通是因为觉得说什么都没用,跟父母的沟通就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了,这时候还让她跟一个陌生人(咨询师)沟通?
那当然觉得更加没用,所以什么都不愿意讲。但是当林老师说出孩子心里的话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她们之间是可以连结的,这时候就愿意说了。
1
今天又继续讲了三个感受,愤怒、恐惧和绝望。愤怒之前已经说过了。
恐惧就是“危险”,要么是可能被伤害,所以很危险;要么就是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的后果我已经不能承担了,所以觉得危险,但是恐惧就是危险。
既然是危险,那就要去除危险的东西,更加小心谨慎,或者远离危险。如果不知道恐惧的话,那就不知道远离危险。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提高自己,我不能承担这样的后果,产生了恐惧。那我就提高自己,让我自己有能力承担这样的后果,那就好啦。
第三个感受是“绝望”,绝望是一个句号,意味着放弃,放弃就可以“止损”了。绝望了以后就可以把时间精力能力都放在新的人新的事上面,这样至少不会产生新的损失。人生处处有遗憾,要能接受遗憾。
2
之后讲了“渴望”,渴望就是心理营养,让我们做了9个不同的生活条件下的人,通过画冰山看渴望。我选的是“父母是完美主义者,孩子的冰山是什么样。”我自己预设了是一个女儿,父母是完美主义者,但是现在已经30岁了,并且现在碰到一个工作安排,以下是我画的冰山(3rd):
行为:很担心自己做不好,想着一定要做到完美,做到无懈可击。也很害怕,万一做不好怎么办!
感受:恐惧/担心
想法:我不够好。如果做不好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我怕别人指责我。
期待:我希望能什么都做好;希望没有做好的时候也不会被人指责。
渴望:被肯定;被接纳。
生命力:安全感↓;价值感↓
“我”想对自己说三句话:
①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②我很优秀,并且已经做到了此时此刻的最好。
③我是有价值的。
之后老师对“父母是完美主义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如果父母是完美主义者的话,孩子一般会走极端,要么基本达到要求,要么就是完全达不到要求。完全达不到的话就会孤独、自卑。
行为会有挑剔/批判/类/语言指责/睡眠不好。中间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都跳过了,但是说生命力里面,连结也会下降。
老师说的三句话是
①我足够好。
②放松。
③允许自己犯错。
并且要做一件事:每天问自己:“我最欣赏自己的一件事是……”
3
对于“过度高压的父母”,孩子一般会拖延,会恨。
说三句话是:
①我可以自由的选择。
②我可以为选择负责。
③一边怕,一边做。
要做的一件事是:对父母说“不!”
对于“过度溺爱的父母”,孩子一般会有孤独感。并且这种情况最难改变(因为改变来源于痛苦,毕竟被宠溺是既得利益者。)但是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的连结会不好,在婚姻中很可能会出问题,这时候才会出现痛苦,才会改。
说三句话是:
①不能,不行,不可以。
②这世界不是跟着我转的。
③(缺失)。
要做的一件事是:学会尊重别人的界限。(也就是把别人的话当话)
4
对于“过度处罚的父母”,孩子会被父母贬低,不管父母处罚孩子是否有理由,但都会给自己找理由,说孩子很差。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认识到“我没有错”,错的是父母,所以会产生“恨”。还有一种会把这些“贬低”全盘接受,觉得自己没用,就会没有价值感。
说三句话是:
①我被处罚不是我的错,我足够好。
②我值得被爱,我是可以爱的。
③我是善良的,我的善良保护了我。
要做的一件事是:对自己仁慈(特别是在错的时候)。
对于“忽略型的父母”,孩子都会希望自己得到重视,所以价值感低。要么做好事(比如好好学习),希望父母能看见我。要么就体弱多病,因为生病是最容易被重视的情况。
说三句话是:
①我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唯一的生命呈现,如果我死了,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另一个我出现。
②我允许把时间用在我自己的身上。
③我可以告诉别人我的需要。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