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记
走向自我的迂迥路
我们自己的经验一向就是隐藏的。有时候会浮升到意识层面来,但并不一定跟人所述说的经验有直接的关连。一般的说来,我们经验中最重要的部份都是隐蔵起来的,是我们内在知觉的;只有到很久以后才会发现,有时候甚至根本都不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别人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机会,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心理领会,但这种过程我们往往不知道。在意识层面我们只看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在无意识层面我们却把自己放在这个对象之内。以前我曾经说到过,对于别人的了解,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把自我变形,变成另一个人。 (自我变形-这个概念蛮有味道的)
由于把对象拉入我们自己心中,我们用间接的方式认识到在我们心中所经历的东西。就以目前这个个案来说,我以前的潜含经验照亮了另一个人的经验;而我自己也由于别人的经验而对自己的经验有所认识。在这里所描写的情况下,有一种“心理的接触点”;“我自己的潜意识被接触到”,这种情况就像在心理分析中常常遇见的,对于分析者和被分析者的洞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浅含经验的照亮 会有一种“心理的接触点”; 要注意自己“尚未逃脱的经验”)
歌德的一个用辞,那就是“回归反应”(recu rentreflection) 这个用辞是他从眼球学(entoptics)里借用过来的。在一篇论文中,他曾经告诉过我们,回归反应“不仅使过去的事物保持活跃,甚至把它提升到一个更高存在的层面。”他告许我们说,回归反应现象“就像物象从一个镜子里反映到另一个镜子里并不因之失色,反而更形明亮。”在一封信中(一八二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给艾肯)他提到《浮土德》中一些模糊的段落,他说:“由于我们许多的经验都无法明白表示或传达,因此我很久以来就采取一种启示的办法,用意象的方式把秘密的意义传达给用心的读者,使这种意象跟他相对应,就好像两者互相反映一样。”我认为歌德在文学上所采用的这个办法,加上mutatis mutandis (必要的改变)可以用到心理学的工作上,以便“启示秘密的意义”。对于“有注意力”的观察者——也就是对于那些开始注意的观察者——有特别的用处,尤其是这观察者本身就是在学习中的心理学家的时候。心理学就像物理学一样,必须注意到视觉现象。
自我的某一隐藏的部份,可以有很多的方式被我们认识了解。当我们把自己跟我们以外的某个心理观察者相认同,也就是说站在他的地位,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自我当做一个观察的对象。我们也可以把外在的某个观察目标认做是我们自我的一部分,而由这种间接的方法对自己内在的生活有部分的领会。 凡是用心理分析者的眼光,来注意人类命运的人,都知道痛苦的经验有时候会导致对自我的认识, 这样的一种认识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惊喜。
自我是最后一片黑暗大陆。很显然我们心理学家对于他人的内在生活知道得非常之少,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却知道得更少。一切了解他人的努力都渊源于我们内在的自觉,是想更了解我们自己的自我。每一种心理上的探讨都可以借用这个标语:Tua res agitur (“在这里讨论的是你”)。就以这种意义来说,所有的心理学都是科学性的迂回道路,其目的是要对自我作更深层的了解。【内在自觉的重要 迂回之路也会有领会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