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伤仲永》感叹仲永的通达聪慧因后天教育的不足被浪费,提醒后人:“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仲永对诗词可以算是天资聪颖,父母贪利,拉着他到处拜访乡邻,未对仲永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提升,最终诗词文采并沦落为中庸级别。虽然《伤仲永》已经认识到天赋固然可贵,更重要的还是好的导师教育。但是在《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揭秘了像作曲家莫扎特、跳高运动员托马斯等少年天才的成功经历,来证实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刻意练习这种学习方法,通过正确的训练与练习,创造自己的潜能去实现目标。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的特别之处是它有两个作者,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与科学作家罗伯特·普尔,这就意味着书中案例更严谨。就比如同样是强调努力练习的重要性,刻意练习就比一万小时定律更完善,它意识到成功并不跟练习时间成正比,而是有目的的练习,接受反馈,再针对性地练习,好导师的训练才更重要。
虽然是两位作者的思想碰撞,但书中所有案例都是以艾利克森博士的视角所写,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
刻意练习的思维导图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提到区别卓越者和一般人的关键在于长时记忆及心理表征,全书分三个部分讲解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学习法来达到卓越者:
第一: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大脑适应能力来达到长时记忆。
第二:通过刻意练习创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心理表征。
第三:如何在工作及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成为杰出人物。
01
其实刻意练习原则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只不过由艾利克森博士研究不同行业和领域后,把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遵循的规律提炼出来,命名为“刻意练习”。
我们在接受应试教育所作的训练,其实就是最常见的刻意练习。那你可能要疑惑了,明显有些学生记忆力佳理解能力强,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最刻苦的。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方法,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我们对这个观点不陌生吧。这其实也是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赋予意义,精细编码;提取结构或模式;加快速度,增加链接。
《刻意练习》里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去记忆无规律数字,经过四个月的练习,他们由最开始的平均9个数字增加到13至15左右,当实验持续到两年时,他们竟然惊人地记住了82个数字。
还有更多在音乐、国际象棋的案例让人相信,在精心策划的训练中,有目的的练习是可以克服短时记忆局限的。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跟着老师的进度,找到自己薄弱环节,选择经典例题和自己易错方面针对性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与之相对应的题海战术就是天真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四大特点: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专注
包含反馈
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认为大脑像肌肉一样可以越练越大,前提是你要学会刻意练习这种锻炼方法。
02
当你不断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去构筑自己的潜能时,我们的大脑究竟会产生什么变化令我们拥有潜能?
这里就要提到心理表征。
一位患者夜间牙疼去急诊,牙特别疼,连着喉咙都疼,以为是智齿又发炎了,觉得必须开止痛药了。结果医生经过询问诊断、先排除智齿因素,安排心电图检查、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检测。最后确诊为心梗。
即便有一句话是久病成良医,但医生的心理表征明显优于患者,像上述这种复杂病例,智齿发炎可能导致牙疼,但其他病也会引发牙疼。医生拥有的不仅仅是患者病情的事实,还有大量的医学知识来辨别是否有其他可能,最后得出诊断意见。医生的心理表征越复杂,诊断过程就越迅速准确。
《刻意练习》认为心理表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在我们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心理表征逐渐详尽和有效,量变引起质变,当我们总是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紧跟外界因素变化,调整策略,我们往往就被其他人认为有天赋。
只要是已经形成规模的竞争行业和领域,刻意练习原则往往被最大限度的运用,以培养出杰出人才。《刻意练习》提倡我们在工作及生活中也坚持该原则,即便身体适应能力受年龄影响大,但是同样可以改进提升,成为佼佼者。
我们甚至可以从书中学会怎么找一位好导师,以及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训练和练习。活到老学到老,积极运用刻意练习原则,不让心理适应能力被年龄所困,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天赋不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