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恋
自恋是一个人的潜在动力
正是因为自恋本能,我们所说的话,便成了了推动事情进展的动力。
这便是自我的预言,我们经常说的话,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我预言,这是基本的命运轮回。
我在文章《自证预言》中,用“我太难了”这个事情举例说明。
你说自己有时也会说,感觉挺有道理的,但是现实中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对此,我并不反对,但我认为,加上时间这个维度,你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有了时间,自证预言才有可能发挥作用,不然从短时间来看,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我们身边大多数人,或者说越基层的人群,你稍微用心琢磨,就会发现普遍都是“我是对的”“我比你强”,的自恋观点。
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在工作中喜欢到处指指点点,不是他乐于助人什么都懂,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而,那些层级稍微高点的人,说话做事,多是对事不对人。甚至连“我”这样的字眼都没有。
当我们内心的自恋处于比较低级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去压制他人,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当自恋等级比较成熟的时候,就会有“我好你也好”的生命观。
自恋的成熟度受多方面影响,教育程度,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等等,都是相关因素。这个话题很大,课程后续还会有很多相关学习。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便是成长环境对自证预言的影响。看到这,你也许又蒙了,不是说自恋吗,怎么又扯到自证预言了,其实,你也可以把自证预言理解成自恋啦。虽然有点小小不一样。
那么,当我们知道身边人普遍都是“我是对的,我更强”的自恋观点,又有什么用呢?说实话。我也觉得没什么用,可能知道了这一点,在面对类似:怼人的时候就说“好的,你是对的”,一句话说到对方心坎里。
(好了,我觉得我又在开始说道理了)
接着说第二点。
二,罗什塔尔效应
一种来自权威人物的期待。
每个人最初的自我预言,大多都来自父母。
作者在文章中用自己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自己出生的那天晚上,父亲做了一个梦,梦到在一片红土地上,挖出了很多金子。于是自己的名字最后一个字用了一个红字。而正好在作者出生的那一年,家里陆续添置了当时年代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电视。父亲愈发相信是自己带来的好运,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就总是有意无意给予自己最正向的期待。
在这歌例子里,父亲对作者发出的个人期待就是罗什塔尔效应
罗什塔尔效应来自于权威人物的期待,这个权威人物可以是亲近的父母,也可以是工作上的领导,总之,就是对你很重要的人。
我在《改变,从体验开始》文章中,就用校长开学说的话作为举例,虽然这个例子缺少信服力,但不违背,我用来解释权威人物期待的解释。
校长对你们说的话,就是权威人物的期待。
接着第三点
三,链接的力量。
先总结下前面的两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自恋与自证预言的关系,第二部分说的是权威人物与自证预言的关系。
为了更加容易理解,你可以把第一部分是听自己的话,第二部分是听他人的话。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一个矛盾。
我们最天然的声音都是做自己,如果,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发出的期待与我们自己期待想一致,这是最好的结果,生命就会大放异彩。
在文章《改变,从体验开始》中,我用厨房人员调动,小刘的真实故事作为举例,就是为了说明,权威人物期待与自我的预言相一致,让小刘工作上变得更加积极。
直到现在,他依然做得很好。
还有,依旧是《改变,从体验开始》这篇文章,就如上面所说,校长开学说的话,是权威人物的期待,但是每个学生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把好好学习,考入好大学当成自我期待,这时候就是权威期待与自己的预言相吻合,成绩普遍好一些。
总结下,权威人物期待与自我预言相一致,就会形成一种特别的力量
链接的力量,这是我要说的第三点。
自恋是一种能量,他人的期待又是一种能量,当这两种能量相合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力就会被激发。
当两种能量相违背的时候,生命就会被撕扯。
也可以简单一点说,人生就是围绕这三个命题
1,做自己
2,听从他人
3,超越自恋与满足他人期待,体验到链接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