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十五
1.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2.
来了上海,常在诗意栖居的世界中享受孤独与静默触发的感觉。
繁华的CBD,我却执拗地住进近200年历史的石库门老洋房。每每傍晚华灯初上,推开窗户,华府天地金灿建筑边角开始显现,SOHO凌晨三点永远是亮着依稀的灯光,若影若现,美不胜收。
区别于水泥森林和摩肩擦踵的人群,走在滨江大道上,从浦西往浦东看是万国建筑群百年沧桑,从浦东往浦西看是科技高楼改革开放。
而你行走在两道之间,别有一番景致和心情。
3.
明媚心情的对立面,是阴郁。
近两年,接触到一些抑郁症者,我尝试着用笔记记录他们内心真实所想——
“像是背后有人插我了一刀,前面还拿着刀去保护他人。”
“我随时濒临死亡的边界,走到江边,跳下去会如何,对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兴趣,没有憧憬,然而对形而上的东西会非常在乎。”
“你会对自己说“哎,我不该这样”,后来,水和泥巴都到胸口了,它一直压着你,但你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控制他,压迫感、恐惧,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脱。”
在阿米尔.汗身上,我找到了一种答案: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更好地链接。
“我想我们常忽略我们自身的很多问题,我们到底在地球应该做什么?什么是生命的本质?什么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感谢我有时间反省我自己。” (阿米尔汗)
死亡终究有一天到来。
白天和一位老师聊天,提到了当下在思考的问题:我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
“每当我被现实层面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情困扰时候,就会停下来。站在人生的终点,从死亡的角度考量,相较之下,现有的烦恼微乎其微。我选择尽可能去燃烧,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或许是长期积累的价值,或许是复利产生的能量....这是我必然要走的路”
4.
这份所谓必然,未必是事后的揣摩,而是一开始的心理预期。
于是在这种心理预期中,看到对方的人生就是按照这个方向一路向前发展的。你可以理解为步步为营,也可以说成是我们终于逃离不了那个所谓的命运之圈。
不仅仅是他,包括自己,我们都是活在圈子里的那个人。这个圈子的种子,仿佛在我们的命运之初就种植下来了,而后我们不过是为其浇灌,呵护它的茁壮长成。
你就根本不必纠结于如今的事后庆幸,亦或者是难免后悔——而是在于,你只是做出了你“本该如此”的选择,仅此而已。
5.
“本该如此。”
我突然就找到了那一束光。
6.
一旦目标是清晰的,你就会倒推回来执行当前的生活节奏。
并且知道这个过程里,需要付出什么、规避什么,以及要承受什么。
7.
承受不来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人放声哭泣,任眼泪流淌。
最近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要将脆弱的一面展现给外人,你会得到一些同情,但会失去大片江山。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大意就是纵然有千般千层浪,能学会镇静自若、举重若轻地面对的人,能成就一番愿景。
当你在自甘堕落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昼夜狂欢;当你在孤独徘徊的时候,身旁的人都在努力赚大钱吃美食找新欢;你在怀念过去的时候,过去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没空等你。
当你出事了,真正为你潸然泪下、为你伤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村上春树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愿守住内心的善良的自己,守住本心,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