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指示凸显了高质量党建在推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笔者尝试从物理特性的自然哲学智慧中汲取灵感,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探索高质量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锻造“固态”党建,筑牢信仰根基的“压舱石”
利用固态党建铸魂,为党建工作固本强基。夯实党建工作的组织根基与制度保障是顺利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一是深化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实施“理论强基”工程,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党员教育必修课,并创新“指尖上的微党课”,运用AR技术还原革命场景,让理论学习更加具象化。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建立“三会一课”质量评估体系,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三是锤炼过硬作风,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建立“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液态”党建,激活组织活力的“源头水”
利用液态党建赋能,为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液态的流动性象征着党建工作的灵活与创新。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党建工作赋予了新动能,有助于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工作实效,激发党员活力。一方面,创新组织生活,打造“主题党日+”模式,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设计特色活动,通过构建“党建云平台”,实现组织生活线上预约、线下实施、全程纪实。另一方面,拓展服务维度,建立“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机制,组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党员突击队,在重点工作一线发挥作用。同时,推动融合发展,实施“党建+产业链”工程,在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开展“机关联基层”活动,推动资源下沉一线,破解发展难题。
营造“气态”党建,塑造红色基因的“大气层”
利用气态党建“塑形”,为党建工作凝心聚力。气态的扩散性寓意着党建工作的广泛传播和深入渗透。加强党建工作的传播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基层凝聚力,促进社会治理与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构建传播矩阵,建设“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宣传平台,制作《红色印记》系列短视频,打造“红色直播间”,邀请老党员、模范人物讲述奋斗故事。另一方面,培育文化生态,开展“红色家书”诵读、红色经典传唱等活动,建设社区“红色文化驿站”,将红色元素融入城市规划,打造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等红色地标。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党建品牌动态管理机制,培育“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完善党员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常态化。
构建“固态铸魂、液态赋能、气态塑形”的三维党建体系,有助于实现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通过固态党建固本强基,液态党建提质增效,气态党建凝心聚力,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