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到底该不该听大家的,去学医学?”妹妹在微信上征求我的意见。
“你喜欢医学吗?”我回复道。
“你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戏剧创作,可是,这是不可能了。所以,我只能在这些理科专业中选择一个。”
“那就听从自己的内心,抛开一切外在因素。如果你不喜欢,就别勉强。”
从24号晚上得知妹妹的分数起,我爸妈就开始进入了亢奋模式。庆祝之后,便开始马不停蹄的研究大学和专业。我爸每天听网上的各种报考讲座,我妈开始四处咨询打听,我们家立马进入了白热化的备战阶段。每天,家庭微信群里,发送着各类报考咨询。已经上大学的亲戚在群里给出各种建议。我爸甚至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只想这一件事情。大家从211、985,聊到专业;从专业聊到就业前景,以及将来在行业中可能得到的便利及帮助,于是乎,几天时间内,就帮我妹妹规划出了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没有人问过她,是否喜欢这个专业,似乎大家觉得,作为一个孩子,在填报志愿这件终身大事上,你应该听父母的,因为,父母比我们更成熟,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全面。
(一)到底是追求211、985这些头衔重要?还是挑一个喜欢的专业重要?
妹妹的分数比较尴尬,她必须在学校和专业之间进行抉择。选择好学校,就意味着要放弃想学的专业。选择好专业,就意味着,要降低学校等级,考虑上普通一本。
这也是摆在很多考生面前的难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半数以上的中国家长,都有名校情结。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劝孩子以学校为主。这也无可厚非,目前的社会招聘,但凡门槛高的单位,都对本科所在的学校有所要求。很多高福利的国企,直接要求学生本硕期间是“双211、985”,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一个好的学校,会让学生将来更有竞争力。出身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孩子在无形中增加了竞争力。其次,好的学校,整体氛围会不同。重点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学生层次,都会比普通院校好很多。所以,家长喜欢名校。
很多人说,报考是一次功利性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如果必须从学校和专业中选择的话,我认为专业比学校更重要。对于多数人而言,专业决定了未来的职业生涯。如果所学专业自己并不喜欢,那么,很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中国的大学机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轻易更换专业。如果你为了好的学校,被迫调剂到别的专业,那么你就必须服从调剂。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个人要被迫一辈子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行业。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费尽心思嫁进豪门,却只能委曲求全当小老婆。我的父辈,一辈子都在温饱线挣扎,他们用尽一辈子的力量,保证了我们衣食无忧的成长,所以,他们的层次决定了他们思想的局限性。他怕这辈子我们和他们一样的辛苦,所以,找个好工作,找个体面的工作,是他们唯一的出发点。至于你喜不喜欢,能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并不是他们这个高度可以考虑到,可以感同身受的。
从很大程度上说,父母的阶层决定了我们的报考。如果本身家庭条件富裕的家庭,他们不需要孩子用一个名校来装点门面,更不需要孩子去找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比起这些,他们会更看中孩子自身的兴趣以及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快乐。这类孩子,其实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已经从这一刻起,彻底从温饱线挣扎出来,开始从精神层面考虑问题。亦如《欢乐颂》里的关雎儿,她在父母身边,可以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但是,她更喜欢挑战自己,更喜欢一种全新的生活,于是,就独自一人在上海闯荡。她在上海的生活,纯粹是为了自己精神层次的需要,所以,你会发现,除了感情线稍有不顺之外,她活的很快乐,很纯粹。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这么幸运,听从父母的建议放弃专业报考名校之后,他们会渐渐觉得,自己在专业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很迷茫。当一个人对所学专业不是太有兴趣的时候,他是迸发不出多么大的力量去学习,会渐渐的平庸下去。
父母规划的康庄大道,只是他们认为的康庄大道。最终,走这条路的人,还是你自己。我们的成长环境毕竟和父辈有所不同,我们已经不会再为温饱头疼,于是,渐渐的,精神的需求就越发显得重要。但是,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是已经毕业工作之后,而在那个时候,一切便已成定局,只能在遗憾中工作。
(二)在选择专业时,看中个人兴趣重要还是看中将来发展的便利条件重要?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所学领域有一个信得过的领路人,这会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获得很多便利。比如,很多家长本身是教师,会倾向于让学生报考师范专业。这样,无论是从所学过程还是将来就业而言,都会有很多优势。人都会有本能的偷懒,一旦家长以此来说服孩子的话,很多孩子会选择顺从。毕竟,谁都想让自己的未来坦坦荡荡而不是布满荆棘和各种不确定因素。
如果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家长所推荐的行业并无冲突,这确实是一件美事。但是,如果两者有巨大冲突,这将是一场豪赌。如果孩子在此时,不得已放弃自己的梦想,出于未来找工作考虑,听从了家长的建议,那么四年之后,会有两种结局。第一,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孩子找到了好工作。这种情况属于较好的情况,人生就是如此,很多时候,必须要取舍。当初的舍,有了相应的得,尽管没有十全十美,但是也算是有所回报。第二,情况突变,孩子没有如愿找到预期工作,没有得到预期帮助。这就比较悲剧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我,恰恰经历了后者。四年大学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局,到头来,专业不好找工作,自己当初的兴趣专业也因为不是科班出身,被屡屡拒之门外。这其中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在本该谈梦想的时候,早早的妥协于现实,失去了在本该奋斗的年纪该有的朝气和动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遗憾。
世事难料,四年会改变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在选择专业之时还是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父母作为成年人,考虑的角度会偏重于外部环境。但是,作为追梦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内在的潜力。
人的一生,无非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是你喜欢的事,二是你喜欢的人。找到你喜欢的事,好好去干,这是你一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对于你喜欢的人,好好去爱,这是你一生的幸福所在。请考生们在参考父母的建议之时,自己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