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闪闪发亮的北京妞儿|徐静蕾:爱谁谁

我小的时候,有首传遍大街小巷的歌。用现在的话讲,应当被称为神曲,这首歌叫《北京小妞》。

歌词是这样的:北京小妞啊果然风流,人小志大不犯愁。北京小妞啊果然风流,路见不平就敢斗。只知春夏不知秋,美好的一切我追求。英姿飒爽闯世界,不到顶峰不回头。

好多年没唱这歌儿了,这回要写北京妞儿的系列,特地重又扒出来听了听。

曾经的那个北京小妞儿如今也长大了,再看这歌词吧,觉着写得还真挺像样儿的。

从这歌词里,北京小妞儿最鲜明的三个特点实际上已经跃然而出了:心大、实在、任性。

然后,把它们往咱这开篇的主角儿老徐身上一放。嘿,合适。

-1-

咱先说这心大和任性,其实这俩是一回事儿。可能你想说,不对吧,一般不都小心眼儿的丫头爱任性,发个脾气,耍个小性儿神马的么?你瞧林黛玉不就是个现成的主儿?

在咱这还真就不对。

这儿说的任性可不是闹情绪的意思。而是说,第一层表象,爱谁谁。再深刨一层,我偏要这么着,你管得着吗。

这两层意思来说老徐,就到位了。

前一阵子火遍全网的访谈《圆桌派》中,徐静蕾就直言:我根本就不在乎男的怎么看,他们爱怎么看怎么看。

爱谁谁,霸气侧漏。

如果你掰扯凡事都是说着当然容易,做起来就不一定的话,那咱就说说老徐的做法。最开始演而优则导还相对算是按常理出牌,可是后来的办杂志就有点让人意外了。而领着全公司集体带薪休假两年、甚至是做起了手工,就不得不说实在是任性了。

你说你老老实实当个演员不挺好的么,人家偏不。当导演也挺带劲的事儿吧,干得也不专心。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手捧着成绩单,沉浸在鲜花与掌声中的时候,老徐总是毅然地选择离开,然后再另起一摊儿。

这人呐,一旦心大,什么事儿都小了。再高的票房、再多的掌声,也都不叫事儿。有什么的?干个新鲜的,自己还喜欢,挺好。

孔尚任的《桃花扇》里有句唱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句话拿来形容京城的老百姓吧,特到位。

今天是皇上,明天是大总统,过两天日本人又来了,再不久又新中国了。京城的老百姓什么没见过?谁来了日子还不是照过?

这世上没有谁是离不了的,所以看得多了,就没那么多纠结,心反而大了。

人们形容老徐,总有一句洒脱和坦然。用咱们的话,是心大和任性。我想,这当是这座城养育的结果。

-2-

还有一个,实在。

老徐在接受鲁豫采访的时候,被问有没有遇到过求婚,怎么处理。老徐说会提前就约定,咱不来这一套。如果想结婚了,自己会说。

结果却被追问,那会不会被认为是一种佯装,欲拒还迎的姿态。老徐立马反驳不会,因为她身边的人都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心里想着一却说二的人,说一心里想的就是一,她甚至说自己在这方面简直就是个汉子。

这是我很青睐的品质。

《奇葩说》关于养老的那一集里,黄执中讲了一点很触动我心弦的信息。他说我们的文化老是不鼓励直接,就连父母和子女之间,很多时候说话也不直接说,真正的意思老是得靠猜。

父母说想去养老院,子女就不认为这是真心话,还非得摆出一副各种阻挠的姿态进行劝说。

好朋友之间搞个聚会吧,一邀请他,无非就是去和不去两种答案,明明几个字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跟你直说。左一句真好啊,右一句谁谁去不去啊的。非得到了逼问他到底参不参加的时候,再扭扭捏捏地说那好吧。

没非得让你来好吗?去或不去两可,想那么多又不直说,累不累?

还有,有些人不知道是说习惯了还是怎么了,张口闭口全是客套话。明明彼此已经很熟悉了,还是改不了假客套的毛病。有些话,对生人和对朋友如果一样说,那就真的太见外了。

当然,还是应该感谢这些假客套,不然也反衬不出来实在的人有多好。在我这里,打交道最要紧的就是爽快,说一就是一,答应不答应都是干脆利索的回复。

多简单的事儿,干嘛非搞那么复杂?

-3-

以上内容是大众普遍推崇老徐的,而我喜欢她,另有原因。

徐静蕾曾被问到,有没有想过就“独立新女性”这个题材拍电影,毕竟她的价值观备受推崇。

老徐说这个题材是自己感兴趣的,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来拍,免不了会有说教的成分在,所以还需要再酝酿。等到哪天,能做到没有丝毫说教的成分了,就拍。

我就惊叹了。看到了吗?人家没想死乞白赖推广自己那一套。

凡人总是有这么一丝俗气,就是当我觉着我这个好吧,总是瞧不上别人的,而且抓住任何机会就爱说教,非得把别人拧成自己这样才算功德圆满。

可是你知道吗,只要有评判,就意味着有偏见。很多时候,好与坏,优与劣都是相对的,而且是很主观的。

不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他人的头上,才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和对自己最好的接纳。

因为很多时候,你想要把别人的观点强扭到与自己一致的方向,其实也透露出一点点的心虚,无非想要借别人的转变给自己增加点底气和自信罢了。

真正能意识到我这样挺好,你那样也挺好的,才是最高的彻底自信和全然接纳之境界。

这个老徐,我佩服。

-4-

关于徐静蕾的不婚,比“独立成熟”更真实和可信的,其实是原生家庭产生的影响。

徐静蕾曾坦白,自己在成长中常常要面对父母的争吵,以至于成年之后,每每想到婚姻和家庭,第一反应总是觉得“挺吵的”,所以也就有了一种本能的规避。

她甚至在劝父母不要吵架的时候直言,自己不愿意结婚就是你们给吵的。而当看到黄立行的父母恩爱有加,只要出现必定手拉手的时候,更表白自己心向往之。

这样的坦白,我觉得比任何的宣言都更有血有肉。但是在这样的真实之下,我更感兴趣的是,同样有此经历的人有很多,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走不出原生家庭的伤害,活得无比卑微,而徐静蕾却可以如此理直气壮?

我觉得差别在于,第一,别抱着伤害作茧自缚,只顾着唉声叹气。徐静蕾小时候写书法,并不被老师看好。后来她迷上了画画,依旧没有如愿考入中央美院。

如果此时自暴自弃,可以想见最后她也很可能会一事无成,甚至把自己的失败与家庭的伤害链接在一起。

可是徐静蕾没有,她尝试着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结果这回中榜了,然后就有了接下来演艺事业的风生水起。

第二,她遇到了与自己三观吻合的黄立行家庭。

说到自己冻卵之事时,老徐曾笑称黄爸爸担心自己的孙子冻在那里太冷,可见男方的家里其实是对二人的未来有所期待的。

但是为什么老徐没有陷入现实的狗血,被逼婚呢?我想,原因在于黄立行一家同样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她的头上,于是自然会尊重老徐的选择。他们能真切地懂得,只要两个人享受当下,开心的生活,比一切形式都重要。

所以,这才是老徐,一个典型的、任性到骨子里的北京妞儿。她的身上浓缩了北京妞儿的很多特点,以至于我要写这个系列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她。

但是,我不喜欢把她捧成神。

如果你真的看懂她,你就知道,这不过是她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至于你是不是要追捧,甚至要不要效仿她,在老徐那,答案一定是:

你觉得幸福就好,其他随意。


如果你相中了我的文章,可以联系我的大军师扣舷哟,嘿嘿,祝你成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徐静蕾是典型的「人设改变命运」,但她的人设从来不是什么「才女」,那是文盲淫媒胡乱给她按的。 1974年4月16日,...
    锟晓穆阅读 943评论 0 1
  • 【材料】 槐花干品3克、茉莉花干品3克、菊花2朵。 【冲泡方法】 将所有材料全部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盖上盖子闷泡约...
    遇见花草茶阅读 272评论 0 0
  • 那天岑儿给我说 我给她发了消息 她都回了不要给我发一些有的没的 岑儿说我宁愿她不回复我 让她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美好的...
    人间失格yang阅读 307评论 0 1
  • 周末,带着载儿去游了个泳。 游之前我是有顾虑的。两岁时带他去温泉,不小心栽到温泉池中再也不愿意接触水了。所以,即...
    mylkevin阅读 1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