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之中的刘子骥,很高兴的知道并想去寻找世外桃源,这是一种向往,回归自然朴素世界的向往,一种取悦真实内心的方式。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本意并不是想生活在此,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
陶渊明当时所想的究竟是要为自己找一个仙境圣地,还是在忧虑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今日想起颇有意味,毕竟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其实,让我最感动的还是陶渊明这个人,他怎么就能够如此超前地迎合了当下社会“创新”的趋势?可不可以说他就是一位创新的先锋呢?我想说的是:现实与人们的内心永远都是不相符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很多社交场合中,人们很容易通过不同的妆容、饰品、个人气质去记人处事,从而给他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譬如:在一个盛大的酒宴上,我们(当然也包括你)很容易就会被一个装扮时尚、珠光宝气、气质高雅的人物吸引,我们会去欣赏这一道美丽的风景。可是酒会总要散去,人也总要回家,当你卸去那些身外之物,穿上睡衣的那一刻,谁还记得酒宴上曾经有一个气质非凡的你,此时此刻的你是谁,才格外重要。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很多人都觉得身份、气质、搭配决定了自己的价值,就像我欣赏的人一样,我与我欣赏的人是同类人。其并不是,每个人出门在外都会很美很有气质,可当你回到家之中穿上睡衣,再回原先景致中还能被欣赏、认为是同类的人认出,且没有丝毫诧异的眼神,那才是真正的天生丽质。因,自然才最美。
那种“我的人躺在床,但我的思绪却飞向了你”拥有无限爱意的情愫,其实很难达到。那不是和你生命建立关联的故事,哪怕它近在咫尺,其实也远如天涯。这个世界已经走向多元化,不论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那种一尘不变的观念,会显得狭隘和无趣,但仍需保留内心坚信柏拉图所幻想的乌托邦的存在。
《桃花源记》里的刘子骥还没找到他的世外桃源就病死了,这之后却再也没有人去寻找。可世外桃源应是心中的乌托邦,一个美好世界的存在,怎么会没有人再去寻找?人们只觉今日状况就是该有的状况,而没有一个向往,没有一个超越理性的观念。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我们更喜欢投机取巧,而不愿意脚踏实地。网红、直播来钱更快,所以大家争先恐后一窝蜂地冲向网红、直播,而静下心来做好自己,取悦自己,并不是金钱能衡量、能做到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虽然看着网红、直播来钱更快,生活方式更为让人喜爱之时,可是这种繁华的景象还在那里,其背后的真实却不同往日,现在是初秋的雨季,叶子都开始在缓慢的下落了。
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那种不需要任何装饰的从容、优雅、气质,才是自然的。人们只能看到繁华的景象,而做不到自己在繁华的景象之中。“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没有人会度过静态的一生,心灵注定要受颠簸,这就是生而为人的代价。
哪有艰难阻碍的地方,哪才是我们该前往的地方。真正有故事的人,不会轻易把故事与人诉说,而一言一行都可以表达出来。如若只是想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那些积淀挫折、“道路且阻长”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又该怎样呢?我们终其一生,也许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属于我的自己。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又很难做到。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世界这么大,何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