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懒癌发作~第三篇挣扎了好久才成文,这次想跟大家分享我和超过300位研究员 &创始人还有VC的持续沟通所了解到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够带给阅读本文的朋友们一些信息参考:
新的市场机会
在深圳,自动驾驶的机会开始出现
商汤入场了;硅谷的Roadstar拽着天使轮几千万来深圳创业;华为低调探索着;做激光雷达的速腾聚创在国内领跑;还有一个就不讨论了。最近跟北美的教授聊了聊,后面还会有人进场。借用某VC说法“自动驾驶你说它未来5年会否实现,谁都不敢保证;但到了2050年路上还是人在开车会很奇怪。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谁都不想错过”
涌动的医学图像市场
从商汤、依图的融资关于用途部分都提到了医图,折射的是CV公司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而同时BAT也在争抢相关人才,医图的春天如14年的人脸市场在骚动着。
小厂在闷声发财:依图,云丛,云天励飞
典型的AI应用企业,尤其是在安防监控领域表现不俗,且都已实现盈利。有时找准细分市场垂直领域、快速出产品、市场推广、政企关系可能比技术更重要。
CV大厂迈步向前
5月商汤4.11亿美金B轮融资消息在朋友圈炸开了锅,昨日又闻上半年480%业绩增长(恭喜~)在数字背后我看到的是1.专注于底层算法研发的公司在突出重围,这可能在中国互联网科技圈是首例,背后依托的是全球顶尖的人才和庞大的中国市场;2.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落地并带来商业回报,已然在安防监控、人脸识别验证、相机视频娱乐等领域得到验证;3.人工智能泡沫的论调可以缓一缓,至少在视觉领域不再是“风口的猪”。
研究员的春天:想继续做学术积累声誉,薪水还高的,你们的选择机会更多了
先回顾一个问题:在2016年前,博士毕业都去哪了?
1.国内高校、研究所做博后、助研和讲师;2.北京外企研究院(微软英特尔三星Hulu等)还有国企花1-2年时间拿到北京户口再说;3.出国做博后;这三类年薪通常在15-40万。
现在呢,
先看BAT,最为活跃的当属腾讯,包括去年成立的AI Lab,还有港中文的贾佳亚老师今年组建的优图深圳团队都吸引了不少青年人才,其优势在公司平台、研究环境、发展稳定性还有薪酬。
再看CV大厂,商汤120名博士23篇CVPR,旷视孙剑老师也在广纳贤才,后者听说已经有IPO计划想上船的可以留意。
本科和研究生还可以继续抱着大牛小牛发发文章,以后读博出国工作路子更宽,再者相较于每天疲于交付产品需求,能有点时间自由做科研真是荒漠清泉。
其他所谓AI实验室多忙于研发,少做科研,按下不表。
关于薪酬:
120w,50w,100w,你猜他们都工作了多久?好了不卖关子:分别是硕士毕业1年,本科毕业1年,还有应届博士。而另一组数字:50w,40w,60w,则是硕士毕业3年,本科毕业3年,还有应届博士。区间范围可以很大,就看你掌握的本事和对市场薪酬的了解。
北京or深圳,气候和人才奖励在影响你的选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谈北京必谈气候…诚然北京是人才聚集地也是许多人毕业后的首选,但当你考虑到生活环境和健康因素,以及一直存在的高房价和户籍限制,我们不得不去做更多思考和取舍。而南边的深圳,依然是那个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但市场活跃的“暴发户”,背山面海的环境,面向海外人才的孔雀计划(个人5年160万,高达4000万的团队奖励)都让这座城市更显年轻的魅力: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