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马云边吃冰棍边与别人握手的视频火了:他身穿T恤脚踩布鞋,边走边啃冰棍,还时不时应酬着围在他身边,找机会与他握手的人。
有网友调侃道:等你有钱了,就算是穿着布鞋,手里拿着冰棍,也没人敢嘲笑你。
确实,有钱就可以这么任性:什么社交规则,什么人物形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就想吃冰棍!这波操作真是太霸气了,也太可爱了。
实现财务自由的马云,最终也实现了情绪自由,而后者才最让人羡慕。
可是一定要像马云那么有钱才有资格谈情绪自由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现实多让人绝望:十几亿人口才出几个马云,难道我等泛泛之辈就该一辈子克制情绪,一辈子带着面具生活吗?
再者,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就一定能实现情绪自由了吗?
前几天高以翔在录综艺节目时猝死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这让观众们看到了明星光鲜亮丽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明星一年的收入比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收入还多,应该说他们已实现财务自由,可他们还要拼命上综艺节目,生怕被观众遗忘。把体能用到极致的人,连生存自由都不能保证,谈何情绪自由?
要多有钱才算有钱,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追求财务自由可能永远没有终点。如果要等到财务自由才敢大胆做自己,才敢追求情绪自由,这种过度延迟满足的做法会让人失去活着的乐趣。
我们可不可以不以财务自由为前提来谈情绪自由呢?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渔民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商人走过来对他说:“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捕鱼呢?”
渔夫说:“先生,捕鱼干什么呢?”
“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
“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
“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
“先生,买大船又做什么呢?”
“这样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
“那又能怎么样呢?”
“这样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
“先生,我现在正在这样做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才发现最好的就是最初的那个样子。
秦海璐在一档节目里讲了自己的故事:她三十岁的那个除夕夜,一个人在外工作,没有家人在身边的她感到特别孤独。突然她想要吃爆米花,于是就下楼去买,找了几家店终于买到了她想吃的爆米花。回到酒店,她一边啃着爆米花,一边想:我三十岁了,还没结婚,事业也遇到瓶颈,那又怎样,我不是还有吃爆米花的权利吗?
财务自由没有让秦海璐从彷徨中解脱,一份爆米花却让她释怀了。情绪自由的门槛很低,它可以简单到,只是满足了深藏在心里的一个小小愿望,就可以给人极大的心里抚慰。
很多人都有下班后车开到自家楼下而不上去,坐在车里听歌的经历。因为你出了车门,你就要做一个好邻居、好公民,进了家门你就要做一个好配偶、好父母;而在车里,你就只需做自己,只有那个时候,才是情绪自由的时刻。
当代成年人的情绪世界已经被太多外界要求占据了,我们只剩下一点点空间来释放无处安排的喜怒哀乐悲恐思。在追求情绪自由的路上,我们都是穷人。我们敢不敢像追求财务自由那样积极地追求情绪自由?
当我们在谈情绪自由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什么?
我们谈的是我们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我们谈的是在法律和道德界限内,我们有多大程度可以释放自己的私欲;我们谈的是在自身和他人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我们有多大程度可以暴露自己的私心。
在公众场合镜头之下吃冰棍,不违反法律道德,也不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那就敞开吃吧。
合理拒绝别人的请求,会让别人不高兴,但不至于丢了工作或伤害别人利益,也不会让自己不高兴,那就大胆拒绝吧。
谢绝别人的劝酒,虽然会扫别人的兴,但保住了自己的胃,不损人而利己,何乐而不为?
在公园里没皮没脸地荡秋千,也不只是小孩子的权利,你去玩了,可能会被笑幼稚,但那又怎样?谁都有开心的权利。
爆米花也不是只有看电影时才能吃,我嘴馋了就去吃。成年人口含棒棒糖就会让人觉得做事不靠谱吗?我可以用实力告诉你,我嘴巴无聊跟做事靠不靠谱没有任何关系。
在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勇敢做自己之间做选择,是每个人经常面临的难题,但很多时候也并不是那么难以取舍。
如果你以为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再来做自己,才无后患之忧,那你可能一辈子都在压抑自己。
如果你明白追求财务自由并非总是要牺牲情绪自由,克制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回报,那你就不会事事处处都谦让和克制。
人生苦短,我们营营汲汲一生未必真能实现财务自由,但若能尽早争取一点点情绪自由,活出自己的节奏,也不算辜负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