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样东西值不值得,别忘了这个

1.

朋友想买个手表,以城市的人均收入来说不贵,某宝官方旗舰店明码标价五百刚出头。

那天我过去找她,她对着购物车进进出出,方得知她已经犹豫了一个星期。

我有点不可思议。

朋友来自一个偏僻的小村落,是偏僻不是吃不上饭的贫穷。说偏僻是因为,都9012年了,每次回家还要家人骑着电动车跑半个多小时去路口接。

公交车都到不了的地方。

明明是平原地带,却好像被遗忘了一样。所以信息的接触、思维方式什么的,都还停留在过去。

这是背景。

据我所知,朋友家跟城里比不上,在村里倒也算中等。日子紧紧巴巴,但也过得下去,不需要每月寄钱回去。再加上朋友都毕业三年多了,平时也挺节俭的,不至于一个手表都买不起。

所以我很疑惑。

最近手头紧?

朋友退出购物车说,不是,不值当。

不值当?

不能吃不能喝的,再说还有手机呢,要不要都行。

那你为啥想买?

好看啊。我挺喜欢的。

喜欢还不够么?

喜欢为什么够了。算了算了,不买了,我们去吃火锅吧。

2.

再过一遍上面的对话,我发现一个问题。

朋友选择不买,不是因为她买不起,也不是因为她手头紧,是因为不能吃不能喝。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等级,由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而食物,就属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

简言之,朋友因为不能吃不能喝而放弃买手表,是因为吃和喝属于生理需求,而手表不属于。

再由此推导出,她只需要满足生理需求就行了。至于其他需求,尤其是自身情感上的需求,如给自己奖励让心情更好之类,都是不值当的。

3.

努力的本质,是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更好的生活,是在填饱肚子之后,还要更好更美味更精致,也要更幸福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所以,我们需要制度来满足安全感,需要亲情爱情友情来给予陪伴,需要社会给予尊重,需要奋斗需要实现抱负需要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如果只是满足生理需求而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果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往小了说,找一片空地,栽半亩作物。一个人离群索居,孤零零的活、孤零零的死,别说留下什么,更甚至没人认识没人记得。

再往大了想,父母生孩子是为了多个劳动力获取食物,丈夫和妻子结婚是为了搭伙过日子。社会没有秩序,周围没有感情。

想想都不寒而栗。

人是群居性动物。这不仅是因为人需要交换物质,更是因为人需要与人交流,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4.

我拒绝了朋友吃火锅的提议。

“你吃一次火锅多少钱?”

“一个人的话,一二百吧。不一定,看吃什么了,几个人约饭最划算,有时AA下来还不到一百。”

“那你多久吃一次?”

“我挺喜欢火锅的,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菜啊肉啊都有,太满足了。我有时一星期就要吃两次,但容易上火,一般两星期一次吧。”

“就按一次一百,两星期一次。你少吃几次火锅,不就能买个手表了,你为什么会觉得手表不值当呢。”

朋友有点意动。但犹豫了会,还是拒绝了。

“你说的也对,但我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我跟我爸妈要钱,只能是买饭或者笔啊本啊必须的费用,我要是想吃零食什么的,我爸妈就会说挣钱多难不能乱花钱。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初中体育课,操场就在小卖部门口。一解散我同学他们都去吃冰淇淋。那时最流行的是一种冰块里面掺杂着煮烂的糯米粒的那种,好像叫粽子冰淇淋。我在门口蹲了三年夏天的时候每次热的汗如雨下,都没吃过一次。哦,那时候,矿泉水一块,那个冰淇淋,才五毛钱一个。我一次都没吃过。

但你要说吃不起,也不是。我家在村里日子过得还可以。跟我一个村的一个女孩,家里比我家还穷,她也不是每次都吃,但也吃过几次,让我羡慕了好久。”

“那你也吃呗,你都初中了你爸妈还不给你钱?”

“也不是没有,我爸妈给生活费的。只是每次回家,我妈都要问我钱花哪了,还剩多少,一点一点都要算仔细。然后还要重复几遍挣钱不容易不能乱花钱什么的。久而久之,除了必要的饭钱,其他能不花就不花。买个雪糕都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们。

我的钱只有用来吃饭,才不会有负疚感。”

我想起朋友的日常,很久才买一件衣服,发型永远的黑长直。大学那会曾经拉着她组团烫过头发,后来我的从长到短拉直再烫又染色,来回折腾了许多次,她的又成了黑长直。

我听的有点闷,也有点生气,“你爸妈也太苛刻了吧。”

朋友笑了,“说什么呢,他们对我挺好的。至于节俭,已经成习惯了,他们自己在家更节俭。只能说我爸妈小时候生活不好,饿怕了。”

大千世界,每个人生活都不易。

我拉起朋友,“我们去吃冰淇淋吧,我请客,你想吃什么样的?”

“谢谢你哦,不过你忘了我在减肥么?”,朋友笑的很开心。“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不过那个雪糕已经停产了。我高中住校离家远,我爸妈没再管那么死,生活费也给的足够,只是已经买不到了。”

气氛有点安静,我猛然拍了一下桌子,杯子差点掉地上。

“你干嘛呢,丢魂了?”朋友丢给我个白眼。

“我还没问你干嘛呢。我差点忘了,你不是要减肥么,还约我吃火锅?”

“呃,这个”,朋友有点心虚,避开我的眼睛,“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对,就是这样。”

朋友理直气壮,我乐了,“所以,你上秤让我看看成果呗。我记得你朋友圈一个星期前就说开始减肥。”

“我减了啊,但这不是因为纠结要不要买表,愁的多吃了两顿么?”

“那正好不愁了,我替你决定。现在就买手表,然后你就没钱吃火锅,正好减肥。两全其美,多好。”

朋友认命的打消去吃火锅的念头,收拾锅碗准备煮粥。

我翘着二郎腿坐在桌子前打游戏,“考试了考试了,马斯洛的五大需求背一下?”

“背什么背,真把自己当大爷了,去洗米,不然没饭吃。”

洗米的时候,我问了句,“你现在开心么?”

“想到马上就能带上好看的手表,不仅开心,我现在是兴奋的想跳起来。”

5.

生活好不好,不仅包括物质好不好,也包括每天过得是否开心。心理需求,只是最底层的需求,是第一要满足的,而不是唯一要满足的。

当判断一样东西是不是值得,纠结是不是要买的时候,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自己做选择。

首先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需品,如果是,那肯定要买,基本的生理需求要满足。

如果不是再看下一个问题。这个东西会不会让你开心?

如果是,先别急着下决定。

必需品之外的需求,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力去满足的。

注意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是说,你得问问自己,买下这个东西,对你的生活会不会有影响,会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如果会,那就先缓缓,再攒点钱再买,努力多增加点收入再买。

如果不会,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那为什么不呢。

如上文中我朋友想买的手表。她一不需要贷款二不需要分期,甚至不需要动用存款。完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也不会对生活有什么严重影响,不外乎少吃几顿口腹之欲。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却会带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好心情。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了。

所以,判断一样东西值不值得,别忘了加上快乐这个因素。毕竟,生活不是只有口腹之欲。

愿你在吃饱的同时,活的开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青琉兮阅读 3,856评论 3 10
  • 今天第二周作业进行时,开始感觉这么多有点麻烦,马上调整自己,这次如何做比较好?看起来方便?这次决定不做对比分析而是...
    刘益辰阅读 2,312评论 0 0
  • 十月,泛黄的季节,庭院里开出了一种不知名的黄色小花。花丛不大,花小如同繁星点点,虽不如菊,亦深得我所喜爱,空...
    半窗夜雨阅读 3,064评论 0 0
  • 没想到据上次的的集中整理过了一个月了,时间过的真快,但是进步不令人满意,现在梳理一下。 我所处的地方是一个...
    疾飞阅读 2,3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