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没能重用“世不二出”的军事天才韩信?

项羽与韩信是楚汉之际最为耀目的两位军事天才,可是这两位军事天才的人生都是以极惨的悲剧收场。项羽的个性“刚”,宁死不过江东,最终自刎於乌江之边,死的极为壮烈,宛如一曲悲歌;韩信个性“柔”,能忍人之不能忍,最终却死於妇人的阴柔之手,死得真让人觉得凄凄惨惨切切。项羽之死可以说得上是韩信一手促成的,可是项羽一死,韩信却也无存在的价值了,最终被大汉王朝卸磨杀驴了。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为项羽当初没能重用韩信而哀叹不已。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项羽没能重用韩信的原因所在。

据陈平所言:“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这就是说项羽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至于项羽为何“任人唯亲”,我认为主要有下列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项氏叔侄起兵就是以项氏宗族力量为依托的,说白了,就是个家族企业,所以“项家军”的力量构成跟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以及刘邦被推为首领的沛县起义军是有显著不同的。既然是家族制企业,那用人方面肯定是倾向于相信自家人了。

第二方面;深受楚国“用人制度”的传统文化影响,有个成语叫“楚才晋用”,原出处於《左传》中“虽楚有才,晋实用之,”一句。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字叫“晋卿”,也是取的“楚才晋用”之意。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便于我们考证的,楚国最高级的两个官职“令尹”与“司马”,几乎清一色的是由出自於楚国的公族人员担任的,至于其他职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楚才又何止只是为晋用,还为吴所用、还为越所用。吴越争霸时期的双方核心智囊人物,吴国方面,不但伍子胥是来自於楚国,就连那个深受吴王夫差宠信的伯嚭也是来自於楚国的。而越国方面,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称霸的范蠡、文种等原也都是楚国人。所以就不难理解吴起在楚国变法,楚悼王一死,吴起就为旧贵族所杀了,其变法也就自然废止了。楚国的“用人制度”的文化其实就是“亲中选能”,外人是很难进入楚国高层核心的,这种状态只是到了战国的后期才稍微出现了一下松弛。

所以,“项家军”的家族制企业的特点以及楚国在“用人制度”上的传统文化影响应该是项羽没有重用韩信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还不是根本原因所在。因为龙且、英布、钟离昧、季布等人都是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大将,他们都深受项羽的重用。那为何项羽没有重用韩信呢?我认为是两人作战思想的不同决定的,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当差,肯定是提过不少意见与想法,可惜项羽都没有采用,要不然后来也就不会抱怨曾经在项羽手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了。

项羽特别擅长打那种“阵地战”,两阵冲锋型的,这种战争主要是凭“勇气”取胜的。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曹刿在《曹刿论战》一文中,也说道“夫战,勇气也”。阵地战是自周朝以来,最为主流的战争打法,而项羽所重用的“龙且、英布、钟离昧、季布等人”都是极其骁勇的悍将,也都是极为适合“阵地战”的作战风格。而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以“怯”闻名,其是比较擅长打那种“狙击战”的,“狙击战”的胜利主要就不是拼“勇气”了,而是要拼“巧劲”了。所以,这个就跟踢足球一个道理,你的足球队是打“全攻全守”风格,你就不会选择一个擅长打“防守反击”的足球运动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韩信,作为大汉王朝开国重臣,被萧何誉为无双国士。居功至伟,却又兔死狗烹,在秦汉交替之际,留给后人无尽的慨叹。 一、...
    隐居云中阅读 2,094评论 0 26
  • 这两天情绪不太对。过年好无聊。豆豆对我们吵架已经很反感了,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
    清影如昔阅读 140评论 0 0
  • 生活有时候并不是徒劳的,毕竟我们一直为它打拼,奋斗,努力,坚持。 有时候,林泉真的是累了,如果真的存在第二个世界的...
    星满池阅读 576评论 1 50
  • 十六岁的花季,正值豆蔻年华。不论是花季还是雨季,都在岁月中流逝,在青春中度过。倚窗听风雨,听流水的颤动,听雨...
    时严mio阅读 2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