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Facebook取得成功的核心点在哪?商业模式相仿的其他社交型网站(如人人网)却又为何毫无起色?为何Facebook在创新领域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Facebook在2012年顺利上市。一家创立时间不算长,看上去并无技术含量的网站,为什么能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互联网公司?
Facebook创立的时候,谷歌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并即将上市。但就在谷歌如日中天的时候,初生的Facebook居然能够别开生面,反过来对谷歌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在代表互联网新趋势的路上把谷歌抛在了后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Facebook的模仿者(如中国的人人网)在高调上市后不仅毫无起色,而且股价跌跌不休。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当然与创新有关。狭路相逢,创新者胜。但谷歌同样是一家强调创新而且比Facebook更强调创新的公司,Facebook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
关键在于,Facebook的创新是一种新的,为Google、微软所陌生的创新方式—社交化创新。
Facebook一般被归于社交类网站。这个如今已显得并不新鲜的标签容易让我们忽略Facebook的“社交”特质。事实上,“社交”决不仅仅是其功能特征。它是一个可以涵盖Facebook的从管理流程到经营战略,再到使命和愿景的公司DNA。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启动IPO之日发表的公开信,让我们对Facebook的创新的“魔法石”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魔法石”就是社交(或社会)。当扎克伯格把一张张“脸”(Face)放在网站时,他发现了一个被熟视无睹的惊天大秘密:
任何一张脸都不仅是五官的组合,而是各种社交(社会)要素的组合,当这些社交要素被置于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自由交流和组合时,每一张脸都会发生“进化”,而由这些脸组成的共同体——社会,也会随之发生意想不到的“进化”。
这个网站本身就成为一个网,它不再是服务现有社会和社会交往形态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一个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的社会。
Facebook的使命就是——重新界定社会的“信息基础构架”,塑造新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新社会”。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需求”和“大使命”。
它首先是“社会责任”,Facebook首先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社会企业”。但责任之所系,也是商机之所在,只要运营得当,一个为新社会搭建平台的公司,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是德鲁克所说的创新的七个机遇之一,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创新都与此相关,但Facebook不是“贵在参与”,而是实质性地促成这种巨变。它的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一种具有公益基因,并随后进行了成功的商业化改造的公司行为。
音乐共享网站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范宁适时加盟,对Facebook的这种基因起到了固化作用。
对Facebook来说,这种基因不仅仅停留在愿景和经营战略的层面。扎克伯格和肖恩让公司的运营和生产流程植入社会化、社交化的基因。
扎克伯格用“黑客之道” (Hacker Way)来概括这种文化。黑客是以改变既存的信息权力结构为己任的人,他们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而非商业价值主张。在行为方式上,黑客具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草根主义的特点,他们不需要甚至拒绝自上而下的命令,谋求并习惯于在扁平化而非层级化的结构中平等协作。
Facebook力图让员工成为“黑客”而不是在等级森严的组织中按部就班地做事,让员工在开放的工作平台上社交性地分工协作,形成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自管理、自修复。
黑客之道的工作方式拒绝完美主义,拒绝自上而下发布的蓝图并用蓝图来作茧自缚、画地为牢。黑客相信只有草图,没有蓝图,相信草图具有不断自我生长和自我进化的力量。
Facebook不仅是在为用户做社交网站,它自身就是一个社交网站。
社交化创新的力量并不限于此。社会化、社交化的特点是去边界化,是让被边界、定位所冻结的信息和知识能量自由组合,相互激活,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与微软、谷歌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消费者(用户)从一开始就是它的内容和服务的生产者,它的客户服务从一开始就是用户的自我服务和用户间的相互服务。
Facebook的价值,是作为“土地”的价值
——它像一座有自我生产力的世界城市,其土地的价值随着不断增多的建筑和社区而增值,随着它所承载的“新社会”的繁衍、增殖而进化——这就是社交化创新以“天力”为引擎的无可比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