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瘫痪后,3个孩子争着辍学,父亲的做法感动人心


1


赵老汉踉踉跄跄进屋时,灯已经熄灭,但谁都没有睡。


老伴陈嫂坐着思索什么,三个孩子垂头丧气的围坐在炉边,炉光隐隐照到孩子们的脸上,气氛沉重的像是世界末日。


不过对于这个家来说,确实已经山穷水尽。


赵老汉家庭十分困难,直到30岁才娶上媳妇,父母给了两个碗一个锅就算分家了。


刚开始,两人住在湖里搭的茅草屋,门口搭个土灶就算家了。


好在他们一心向上,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没过几年,就在村里盖上了三间泥瓦房。


三个孩子就在那里相继呱呱落地。


有了孩子就有了盼头,赵老汉天不亮就下地,摸黑才回家。


陈嫂在家忙得脚不沾地,除了带孩子做家务外,还要收庄稼。赵老汉从地里拉回的粮食,都是她一粒粒剥出来的。


孩子们到了上学年纪时,夫妻俩更愁了,刚刚勉强温饱,又如何同时供三个孩子?


赵老汉咬咬牙,五个手指伸出来一样连心,谁也不能落下,全部都要上学。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夫妻俩的生活却更难了。



2


光靠种地存不下钱,就去工地做小工。


他们日复一日地奔波在路上,终于给孩子们赢来了上学的机会。


好在孩子们争气,看到他们拿回来的奖状,夫妻俩比吃了蜜还要甜。


对于这个家来说,“希望”一定比“吃肉”更加受欢迎。


毕竟一个是一时的,一个却是长久的,这一点赵老汉看得很透。


他虽目不识丁,但最羡慕的就是村里的会计。


每天拿着账本悠哉的满村乱逛,像个地主般审视他们,什么活都不用干,拿的工资还最高。


在他有限的思想里面,不愿孩子重复他贫瘠的命运,那种无力抗争任人蹂躏的痛苦,就停止在他身上吧。


陈嫂深以为是,她与老伴共同努力,用双手的泥土与伤疤艰难托举。


看着孩子们排排坐在土炕上读书,她在旁边煮着简单的饭菜,当袅袅的炊烟升起,她觉得幸福满怀。


那是他们亲手打造的堡垒,虽然家徒四壁,但又密不可分。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打破了一切。



3


那是一个寻常的早上。


陈嫂一如往常的早起,然后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她不忍叫醒老伴,总让他多睡一会,他是这个家庭的支柱啊!


烧完火起来,她突然感觉眼冒金星,有些头晕。


她扶着锅台迷乎了好一会,才回到现实的世界中。


但这对她又算得了什么呢?哪怕上次镰刀割到了血,鲜血汩汩流出来,她也只是随手摘了些药草敷上。


谁知就是这个疏漏,让她在做小工的时候,一时脚软从楼梯滚了下来。


无钱治疗,半身不遂。


这就是40岁陈嫂下半生的命运。


把她拉回家后,全家人抱头痛哭。


赵老汉一个人如何养得起四个人?孩子们如何继续上学?


这让夫妻俩整夜睡不着觉,陈嫂不住责怪自己的无用,自己成了老伴的负担,她恨不得一头撞死。


赵老汉泪眼婆娑的求她活下去,只要她在他的精神气就还在,孩子们也还有个依靠啊!


想要她觉得有价值,就要让她干点什么。


孩子们从山上割来荆条,陈嫂细心编成篮筐,然后拿到集市上售卖,拿到钱时她哭了。


她对于这个家还是有价值的,可以继续看着孩子们长大,给老伴以抚慰,这就是她活着的意义啊!


可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学费仍然压力巨大。


这成了夫妻俩心里最大的难题。



4


这次赵老汉出去,就是跟亲戚借钱的。


但大家都不宽裕,也没多余的钱借给他。


一无所得的赵老汉,只好冒雨回了家,见到的就是开头的场景。


看到他们,赵老汉心里更难过了。


三个孩子分别叫赵一成,赵一虎和赵一婷。


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懂事,年年都是班里前三名,老大一成更是年级第一。


他们只要回家,就割草的割草做饭的做饭,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牛也喂的胖乎乎的。


每逢寒暑假,他们还会跑到山上找草药,有的卖掉添补家用,有的给母亲服下。


只因村医说,那种草料可以刺激母亲的神经,或许可以让她再站起来。


于是孩子们认了真,陈嫂哽咽着喝下一碗碗汤药,那是他们给她的爱啊!


可现如今,马上就要交学费,家里还是一筹莫展。


赵老汉抖抖身上的雨水,蹲在地上抽起旱烟,那也是孩子们给他种的,他们用最大的努力,想让父母获得一点点的快乐。


家里陷入了持久的沉默,孩子们都把头埋到了怀里,只有锅里的水烧得滚烫。


就在这时,老大赵一成突然开口了:


“爸,我不上学了,我去打工供一虎一婷上学,只要他们愿意上,我就一直供下去。”


他的话如石头砸进静水,引起了轩然大波,



5


赵一虎赵一婷也都站了起来。


一虎说:“大哥的成绩最好,一婷是女孩子,更要好好读书,要辍学也应该是我,我来供他们!”


一婷急了:“村里其他女孩早就不上学了,我应该供大哥二哥读书,要辍学当然是我!”


孩子们争相发言,老两口红着眼眶面面相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他们的孩子还有担当!


赵老汉赶紧阻止了他们:“一个都不准辍学,把老牛卖了再买个小牛犊,就够你们上学了。


你们以后多割点草给小牛犊吃,让它快快长大,学费就有啦!”


赵老汉的话,并没有让孩子们高兴,反而更沉重了。


赵一成皱着眉头说:“我马上就去镇上读初中了,到时就算走读,我也干不了什么活,我还是不要读了!”


赵老汉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一虎一婷多干些,我的身子骨也还没老,只要我们一家人一条心,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


一虎一婷坚定地点点头。


于是三个孩子又能上学了。



6


正是因为来之不易,才会特别珍惜。


赵一成没有选择走读,因为来回步行三个小时,实在太耽误时间了。


他在镇上找了家饭店,放学后就偷偷跑去洗碗,虽然收入微薄,但好歹可以够自己生活,还能免费蹭一顿油水十足的晚饭。


就连吃饭的时候,他也觉得有罪恶感,多么希望可以与家人同享啊。


可就算每天的剩菜,老板也会带回去给亲戚做人情。


直到一次放假前,老板看在赵一成卖命干活的份上,让他把当天的剩菜带回家。


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如同过年,只有与家人一起享受,赵一成才觉得甘之如饴。


苦难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属于一家人的光明正在到来。


三年后,赵一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重点高中,而且学校给免食宿与学费。


赵一虎与赵一婷也升了初中,接替哥哥在饭店干活,他们让哥哥安心准备高考,赚钱交给他们就好了。


如果命运按照这个轨道,那么一家人很快欣欣向荣。


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又找上了他们。



7


为了赚钱,兄妹俩常常结伴打工。


一个漆黑的晚上,两个人一前一后地回学校。


谁料一辆摩托快速开来,直直奔着他们而来,赵一虎眼见躲闪不及,下意识地把妹妹推了出去。


赵一婷的尖叫划破天际,赵一虎的腿瞬间血肉模糊。


摩托车主立马溜之大吉,赵一虎已经奄奄一息,赵一婷跪在路边良久,才有好心的车主把他们送到了医院。


可他们连住院费都给不起,万般无奈之下,赵一婷打了村长的电话,赵老汉连夜带着全部家当过来。


看到赵一虎满腿都是血,却咬牙不肯叫一声痛的样子,赵老汉直接给医生跪了下来:

“医生求求你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我儿子治好,他才13岁啊!”


看到浑身都是泥巴,流泪却又坚毅的老汉,医生被感动了,答应一定全力以赴,住院费也允许他们先欠着。


他还叫来了专家,连夜参加了会诊,终于保住了赵一虎的腿。


直到那一刻,赵老汉才瘫在了地上。


赵一婷也终于哭出了声,这一夜是她人生中最漫长的夜啊。



8


赵一成知道后,急得马上跑回了家。


他再次要求辍学,给弟弟赚医疗费。


赵老汉含泪把他赶了回去,告诉他一切有自己。


赵一成高考在即,一天都不敢耽误啊!


得知他家的情况后,医生主动找到记者曝光了此事,想让社会帮帮他们。


他们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多老板慷慨解囊,主动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再次出人意料的是,赵老汉千恩万谢后,坚决地一一拒绝了。


他不愿接受不劳而获的帮助,更不能让孩子们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同情。


世间充满善意,但我们仍要自力更生。


豪言壮语说得容易,却需要夜以继日地汗水。


赵老汉不怕,全家人也不怕,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苦难。


于是一家人坚守各自的岗位,一块一块地攒,一步一步地走。


两年后终于还清了欠款。



9


赵一成高考那天,全家人都去了。


那是陈嫂时隔多年走出家门,赵老汉用板车拉了20里路。


 一家人历尽千难万阻,才把赵一成送到了高考考场。


赵一成没说太多,只是带着家人的爱,大步往前走。


因为竭尽全力,所以信心满满。


赵一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不仅是当地第一个清华学子,还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拿到通知书那天,乡亲们自发放鞭炮,全校老师都来了。


那是光耀门楣的时刻,赵老汉与陈嫂早早等在家门口,搬出桌子放好茶水,像孩子般手足无措。


老师们看到他家三间泥瓦房时,转身默默流泪了。


是的,那是2012年了,当别人家盖楼房或买房时,他们家仍然是当初的三间土瓦房,显得那般狭小与局促。


满墙的奖状,是家里唯一的装扮,亦是孩子们争来的犒赏。


那是千金不换的荣光啊。



 10


赵一成的登顶,无疑给了弟弟妹妹力量。


几年后,赵一虎赵一婷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遗憾的是,一婷上大学那年,陈嫂患上了肺癌。


这一次她没能挺过去,但看到孩子们都有了出息,她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


孩子们哭着把她安葬在山上,那里风景优美,也是陈嫂心之所向,而他们已经学会坚强。


现在赵老汉一家成了当地的典型。


赵一成专做科研,赵一虎成了医生,赵一婷当了乡村教师。


他们在各个领域报效着祖国与家乡,成了普通人中不普通的人。


他们是村里交口称赞的对象,也是孩子们学习的目标。


赵老汉谢绝了孩子们的邀请,住在新盖的楼房里,旁边的三间泥瓦房还在。


他每天都要跑去山上,那是他永远都不会离开的地方。



11


那天,赵老汉去给陈嫂烧纸,絮絮叨叨家里的变化。


当初的小牛犊变成了老牛,已经不干活了,还需要我照顾,老了做个伴吧。


一成又得奖了,上了电视,胸口还系着大红花哩。


一虎医术越来越好了,想找他看病都要提前挂号,他每个月都会到乡下义诊,大家伙都夸他呢。


一婷别看是个女孩子,教娃娃们耐心着嘞,她还被评为了优秀教师。


孩子们寄的钱都存上了,城里用的钱多,他们也都要成家了。 


老伴啊,你过得好不好,我想你啦。


赵老汉擦着墓碑,双手摩挲着老伴的面庞。


陈嫂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仿佛什么都知道。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木每讲故事,更多故事欢迎关注哦~

木每讲故事:聚焦情感故事,书写百味人生,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