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冥想练习者。你一定会体验到这样的感觉:
- 大脑中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画面,你很不喜欢这些画面,你希望这些画面能够快点消失;
- 大脑中浮现出一些愉快的画面,你希望这些画面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
- 在冥想过程中,你的大脑浮现出最近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你判断对错,明确你的观点,而你一时又难以决定;
我们的大脑中每天会浮现6万多的念头。在冥想过程中,同样也会浮现出很多想法,感受到各种情绪。在冥想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不评判、耐心、保持初心、信任、接纳、不争、放下的心态,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冥想。这七种心态,引导你进入一个更为平和、放松、专注的正念冥想中。
不评判
评判似乎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已经被训练得习惯于判断。我们习惯于用好坏对错来给事物贴上标签。看电影的时候,要找出好人坏人;回答问题的时候,答对了就是好的聪明的,答错了就是坏的笨的。一旦习惯了判断,判断就像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看什么都想用判断这把锤子去钉。而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或者说,我们以为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很多年来我们都曾经以为地球是平的,这种错误的认知,知道后来才被发现。
当我们抱着评判之心对待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自然而然包我们的情绪带到了对象中。当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是不好的,我们就会对这个对象产生厌恶,产生对立情绪。判断让我们不信任对方,让我们不能接纳。
冥想练习,就是要带着不判断的心态去观察和感受。这样会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事物,不带有偏见。能够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待事物。不被各种情绪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大脑。事物就在那里,我们观察它,感受它,我们会看清它,因此,我们也会更清晰的去处理它。
不评判,就是对事物保持初心,让我们接纳我们感受到的,让我们更为耐心地对待事物。放下我们的偏见,以不争的心态对待事物。
耐心
耐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耐心,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耐心。冥想练习的过程,要保持耐心的心态,同时,冥想的过程本身,就在培养和练习我们的耐心。
在冥想的过程中,大脑中可能会产生无聊的感受。这种无聊,很容易引发烦躁和焦虑。如果我们客观看待这种无聊,对无聊不加评判,不给无聊贴上“无聊”的标签,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不评判,那么,我们的耐心就会被慢慢培养出来。我们不觉得无聊是无聊了。
在冥想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的念头,包括各种对过往不开心的回忆,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心忧虑。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失去耐心的因素。而对于这些感觉的不评判,会让我们更有耐心去观察,关照这些念头。让我们能够放下这些念头,保持一种初心和接纳。培养我们的耐心。冥想,需要我们具有耐心的心态,同时,冥想,也在培养我们耐心的品质。
初心
当一个人不断长大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失去初心的过程。我们经历了各种人生体验,学到了各种生活的工作的知识技能。我们的大脑中会产生各种“我懂了”,“我知道了”,“我明白了”的感受。这些感受,就是后来之心,而不是初心。
初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婴儿之心”。就是在没有收到任何影响的情况下的最初的心态。初心干净、清澈、没有偏见,好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冥想的过程,需要保持初心,也就是婴儿之心,同时冥想本身,就在培养这种初心。
如果我们保持初心,对待冥想中感受到的内容,就会不去评判。因为初心的状态下,不会有任何评判需要的规则,一切犹如最初状态。我们只是去看,去观察,去感受,而不是评判和带着任何情绪。
保持初心的难度就在于我们大脑中已经有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会让我们想要去判断,想要离开初心。所以,想要保持初心,就要接纳一切你看到想到感受到的内容,不带评判,不争、放下你的执念。
保持初心,是为了让我们不带偏见,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和感受。初心让我们更客观,看得更明白。
接纳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选择性地接纳。也就是说,我们即会接纳一些事物,也会放弃一些。而在冥想中,我们需要有一种全部接纳的心态。接纳任何一种感受,感觉,情绪。哪怕这些感受和情绪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要知道这种接纳,是不带判断的接纳。不带情绪的接纳。有人可能会怀疑,这岂不是好坏不分么?冥想过程中的接纳,因为是不评判的接纳,所以并不是要接纳坏的东西,而是客观地看待一切,把各种思绪、感受看成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和情绪状态去接纳。当一个人在吵架的时候,他很难接纳对方,为什么?因为他被情绪蒙蔽了双眼,无法体会到真正需要关注的内容。只要他放下各种情绪,接纳对方,也就是不带情绪不带评判地接纳,才能够发现吵架背后的真正的问题。冥想中的接纳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够获得洞见的观察。
放下
在冥想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浮现一个我们无法摆脱的念头。比如想到一个喜欢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的形象会持续的在你的大脑中萦绕而无法摆脱。这种现象,就是放不下的例子。
当我们无法放下一个念头,我们就会不断被这个念头影响,进而想到各种可能性,各种后果。这些想法,都只是大脑中的想法而已,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被一些想法仅仅抓住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非常疲劳且无效。因为想得太多而疲劳,因为没有结果,所以是无效。
冥想练习,让我们练习放下的能力。在冥想练习的过程中,尝试以观察的视角去看到各种念头,而不是抓住念头不放。这种练习,慢慢提高我们放下的能力。一边,我们学习放下,一边我们实践放下,然后,我们就会习得放下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我们感觉到我们放不下的时候,就是我们观察到了放不下的时机,也就是我们在向着放下的方向进了一步。
当我们能够放下的时候,我们就更不容易被情绪干扰,也就越能够看清事实,进而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对策。放下的练习,让我们清晰看到事物的本质,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使用我们的大脑解决问题。
不争
学习成绩的好坏优劣,赚钱的工作和不赚钱的工作,考上名牌大学和考上普通大学。生存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我们处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这些竞争让我们给自己打上了各种标签,让我们变得止步不前。
冥想的练习,通过对大脑中产生念头的不评判,接纳,让我们从内心中产生不争的感受。不争,是对自己现状的接纳。比如你是一个体重很重的人,不争,就是接纳自己的体重。接纳自己的体重,并非把体重很重判断为正确。也就是这种接纳和不争,不是以正确和错误为评判标准。不争,就是承认这个事实。保持一个平和的态度。不会因别人苗条的身材而感觉自卑。
争,会让你对当下的你做出“不好”的评判。认为当下的自己是不好的,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接纳。不争,就是退一步,更加耐心,用不评判的方式去看待你看到的东西。不争,会培养你的正念,培养你对当下的感受。当下,有什么需要争的呢?
不争,并不是让人没有追求。而是一种更加智慧的追求。不争,让你不带情绪地看待事物,这种状态,能够让你正确判断自己的状态以及对象,知道要想哪个方向出发。争,往往会蒙蔽了你的双眼,让你更情绪化地去看待事物。
信任
很多练习冥想的人,喜欢追随一个冥想大师,并且到了崇拜的地步。乔恩·卡巴金认为,做冥想的人,首先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接纳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以大师的感觉为感觉。
冥想的精神强调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当然,想要成为别人也没有可能性。每一个个体都不相同,我们很难成为别人。既然如此,我们还要去追随别人的感觉,过于相信权威,就无法正确的练习冥想。
在正念冥想练习过程中,信任自己,学习倾听自己的声音。即使向他人学习,也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乔恩·卡巴金认为,你越多地对自身培育这种信任,你也会越容易地信任他人,并看到他们本质上的善良。
我们看到,正念冥想的7个心态,互相关联,相辅相成。不评判,成为了其他心态的基础。不评判,你就会不争、接纳、放下。而保持初心,就能让你做到不评判、接纳。耐心,可以让你在正念冥想练习过程中,更有可能做到不评判、不争、接纳、放下。信任自己,就能够保持初心、接纳。
如果你正在练习冥想,你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这七个心态的理解,更好地完成你的冥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