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很荣幸,见到了崔东汇老师。激动起来酒就有些淡,于是又高了。好在醒来后枕头旁还有这本书,心里才像吃了个定心丸。
我是1980年上的高中,那年崔老师却是高中毕业,让我们失之交臂,很是遗憾。崔老师的文章我都是从网络上读的,往往是少字缺段,始终没能一睹真容。这次好了,不仅能和崔老师把酒言欢,还得到了崔老师的两本散文集。我看到的《圈子》,就是这本《像柳树一样活着》中的一篇。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我从1986年开始工作后,就进入了几个圈子。初中同学是一个圈子,高中同学是一个圈子,师专同学是一个圈子。当然,这些圈子是自然形成的,也是在所有的圈子中最没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进入了一个圈子,但当有人升迁、暴富、意外故去时,总会听有人说,谁和谁是同学,谁和谁是什么什么亲戚,谁和谁那几年在一起工作。
经过几年的生活磨砺后,逐渐开始明白:什么圈子应该悄然撤,什么圈子应该削尖脑袋钻,甚至为进入某个圈子,不惜抛弃自己的爱情、把脸埋在沙子里、降低再降低做人的底线。
像路二林这种人,我也很接触了几个,以至于让人批评我交友太杂。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都有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方式,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辈,都可以交往,关键时候把握住底线就行。
一般的人,也不会像电影电视一样步步惊心,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抱这样的观点,都有他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存在即合理,实际上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太多的时候,这种人就是胶,能把不同阶层的人粘和在一起,把看似根本办不成的事,在推杯换盏中,瞬间搞定。
“丝丝缕缕秋雨交织着我的忧郁,不断有出租车给我打招呼,但我还是慢慢步行在便道上。不是我不照顾出租车的生意,是诗人阴郁的眼神灼烧着我的心,我需要冷静。”是啊,路二林一个能把电扇写成“电屁”的人,却能让诗人给他打工,而且说撵走就撵走,让我总有一种浓浓的悲哀。“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时代,真不知道还能延续多久,诗人阴郁的眼神,让我也心疼。
关于为路二林捉刀这事,如果我有崔老师的文笔,我就接受了。一是能获得一笔钱,让自己不再捉襟见肘,也能争取大家对我写作的支持;二是文章有了更多发表的机会,毕竟是温暖人心的文字,作者究竟是谁,也真没有太大的关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不反对,但若是能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我想还是不要拒绝。历史上那些胸怀大志屡建奇功的伟人,有哪个没有在困顿的面前苟且?“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有信仰,在走向理想的路上,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前进的策略。
如果诗人见到以上的文字,给我两个巴掌,我也不会说什么,反而会赞叹他的坚守。因为这个烦躁的时代,总要有股执着的清流,只有这样,才是文化传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