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11.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抑郁源自于丧失,丢失的那部分会让我们抑郁。
改变意味着辞旧迎新,旧的心理内容被我们放弃了,新的心理内容诞生,若是无法适应改变,就会产生抑郁。不管新的内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情绪,丢失的那部分旧的心理内容仍然会让我们抑郁。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
在这对矛盾中,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辞旧迎新,并且学会让“走向独立的自己”成为主导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我们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
“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
一、叛逆期推迟
二、缺乏生命力
不管是哪个恶果,都是我们不想要碰见的事情。
为了防止青春期的孩子陷入抑郁症,胡慎之建议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说来,父母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孩子们普遍对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依赖父母。但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崇拜心理一般会消失大半,孩子们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学家等。
第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
第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第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胡慎之说,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
12.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点。叛逆期的孩子仿佛故意和父母过不去,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争取独立空间。
但是,如果父母尊重他们,一开始就给了他们独立的空间,那么他们的叛逆行为会大大减少。
在青春期里面呢,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孩子们若是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就会没那么叛逆了,最重要的是能够有一定的独立空间。
家长应该先学会聆听,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向别人倒苦水时,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去寻求那个人的帮助。
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情绪,而是把焦点集中在孩子的不理智行为上,就难以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甚至会促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