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墉的小本本 20250115
这周是忙碌的一周。一是当了智慧父母研修班的点评官,一早忙着给伙伴们的鼓励贴点评和赋能;二是当了南京实践班的志愿者,白天忙着联系各位参加实践班的家长;三是干着老本行一枚女儿的爸爸,晚上忙着化解孩子的情绪。
最难胜任的就是爸爸一职。最近期末考试考完了,学校要进行分班。他回来整晚是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被分到平行班。一回到家就爬到妈妈身上,长虚短叹“妈妈哎”,意犹未尽“妈妈这个,妈妈那个”,妈妈也耐心的听她讲,她会把自己估算成绩加加,加着的过程中就愁眉紧锁,一时“不大行、不大行”,一时“差不多、差不多”。妈妈情绪很稳定,肯定她“这个学期来我们家女儿确实努力上进,学习上下了不少功夫。”她听后舒坦了两三分钟,然后又开始抽涕了,我们真有点招架不住,她妈妈最近这几天也不是很舒服,接回她后就坐在床上,她趴在床上拥抱着妈妈,“我已经努力了,可是还考不过别人”,我把面纸一张张的递给她,“考试有好有差,这只能代表暂时的一个阶段,不能代表未来”。她听了后心情稍微好一些。
我们谈点高兴的事情吧,周四下午四点多学校放假了,我们约了悠悠姐一家人吃饭。
妈妈说:“你爸直接从单位去,我在单位走你在家走,乘公交在xx街站会合。”她稍微提起了精神,谈起了姨夫,“我小时候一直不敢看姨夫的脸,他好严肃。”妈妈说“姨夫哪里严肃啦?”“他是大学教授让你感觉到严肃啦?”她也说不上来。
“姐姐几号放假的?” “十四号。” “我觉得学霸很难相处。现在相处多了,好一些了。”妈妈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她不说话,有点高冷。现在越来越发现孩子大了,还挺好的。”此时的她又流下了眼泪,我们不知道又说错了哪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周末发生的一次谈话,当时妈妈也夸了她的牛牛表弟,当时说“牛牛(小学)喜欢科学,以后理科比文科要好。”她当时也是鼻子酸酸的,“妈妈你怎么没有这样的夸夸我呀?”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我们总以为孩子大了,情志不是小孩子一般了。但实际上她的内心就是弱小的,这份弱小来自于肯定得太少,赞美的太少。王博士说一个人一生要被赞美5000次,此言不虚。不仅我们的孩子需要被赞美,我们成年也要被赞美。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我们说话中不经意之间会流露出对其他孩子的欣赏,可能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暗示,一种比较,这就是他童年的创伤。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我们说话中本能的会说“不”,这就是对她感受的一种否定,例如她说某某人严肃,我们会以自己的口吻说“不严肃”,这时更好的说法是“那你说说某某严肃在什么地方,说来我们一起听听”或“某某人和你相处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否定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的行为,孩子就会产生不舒服感。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别猜,别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