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

高一三班 钟天山

        初读《围城》,每每看到钱钟书先生用精妙的比喻讽刺的时候,总会嗤之以鼻,嘲笑着围城里人儿的迂腐庸俗。但细细一想,我们不过也只是生活在你所未发觉的围城里的一位平庸的人。围城里的方鸿渐,不过是钱钟书替你把你在污浊中爬行的每一步的矛盾与挣扎,剥干净了剥深了给你看。

        也许方鸿渐是夸大了的我们,或许是真实的我们,只是你掩耳盗铃般置身事外,当个装作不明不白的旁观者罢了。取材于我们而诞生的围城,我们看完后谁也没认为自己就是方鸿渐。

        越看到后面,越陷入其中好像不可理喻的其实很现实的世界中,越发觉得——爱情太廉价,理想太抱负不重要,努力奋斗在名利面前也不值一提,就连良知也畏缩在虚荣之下。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评价围城里的人与事,因为我连自己也看不明白,像方鸿渐一样挣扎在浮华中,没有资格。就当作自省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方鸿渐回国,是因为什么呢?到底是因为从周经理那里获取的资助用光了罢,耍光了罢。留学四年吃喝玩乐,内涵学识没修养到,文凭更是拿不到。父亲来信查问,他回信,痛骂什么博士头衔无用,不过是葡萄酸。碍于情面,碍于心中仍存的良知,与对无端收获的恩惠产生的羞愧感,他努力着,努力地把自己装扮成学成归来的文化人,造假了文凭。他安慰着自己挣扎到最后的良知:“父亲和老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说了也奇怪,他竟也会为记者称自己为“方博士”而脸红不自在,这不是他想要的效果吗?想想也不奇怪,没有反驳地默认,不就是我们的样子吗?依样画葫芦罢。

        回国路上,收获也不少啊!与鲍小姐共度良宵美景在轮船上,热热烈烈的享有了不能称之为爱情的交往,满足了各自的欲望,好不自在!谁也没有想过认真,谁也没有想过要负责。下了船后便是潇潇洒洒连告别都不需要,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苏小姐和他们不一样,她自诩不凡,清高。对于她的爱情观的描写——“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直戳人心。多少人笑着她功利,却也后悔着错过了许多人。

        其实方鸿渐和苏小姐对于爱情,本质也是一样的,都把它当作让自己活得更高尚的工具,为了有那一份炫耀的资本。

        我有什么资格笑呢?我不得不承认,我就是“方鸿渐”,就是“苏文纨”,围城里的人。每天虚伪与良知在打架,过得真不真实,能不能逃出去,就看谁更坚定,再加上运气好不好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帮你读书系列:《围城》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文学价值自不必多说。小说以30年代的留学归国的方鸿渐为主角,既讲了他...
    fe3654babd41阅读 1,582评论 1 6
  • 围城 钱钟书 序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 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
    小团阅读 5,581评论 0 1
  •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给我们塑造了众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主要以鲍小姐、苏文纨、 孙柔嘉、 唐晓芙为...
    最遥远距离阅读 6,595评论 23 104
  • 今天下午第2节课是数学课,老师讲的是认识图形。讲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第一个人摸到大...
    王云汉1阅读 266评论 0 0
  • 刚好一个星期吧,过去的过去了。 之前有时盼望着,有时却又希望时间能慢点走。。呼,已成往事。关于考试,也许这个是最重...
    Wells98阅读 2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