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以前听人说,人的三观一般在30岁前后形成。形成之后,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自己的立场,不再轻易受他人的影响。想起小时候书里一直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却没有说过怎样才算是树立。人对世界的认识需要不断经过“时间--认识--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说人要不断地经受现实的洗礼。

无非就是一个求得平衡的过程。年轻时候在书中得出的往往过于乌托邦,充斥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工作以后,经受现实残酷的耳听目染,往往会对过去的认知产生剧烈的震动。于是很容易在某一个阶段里产生天平的过度强烈的左右摆动。从一边不真实客观、脱离实际的理想状态和不全面的个例引发的对世界黑暗面夸大的厌世主义之间摇摆。内心的不平衡感、焦虑感,甚至是强烈的逃避感由此而生。

可天平的摇摆最终都会停下。那个时候便是三观形成之时。

学者说,任何脱离具体历史时期和具体客观环境讨论的理论观点都是没有意义的。人不可能脱离现实世界存活,也不可能罔顾客观规律行事。可现实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动。一开始我们从泛黄书卷中选中自己愿意信奉的主义真理,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他们成为行事的原则,成为你希望看到的世界的理想,却没有人可以保证你在现实世界里的实践成功。毕竟你只是在哪这一张旧世界的地图,在新世界里面探路。你活在现实世界中为自己隔离出来的小世界里,对窗外的事情不听、不看、不理,还说着什么人心不古、众人皆醉,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自我逃避。拖延时间,逃避压力,直到现实早晚给你重重一拳,把你从铁屋子里面驱赶出来。

众生皆苦,人间本没有净土。即使有,也不过是短暂的休整地,上路无可避免。可人间依然值得,值得你走一趟,值得你勇敢地在崎岖里寻找阳光。

岁月催人老,时光不放过任何一个人。人到三十,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以前你是无忧无虑的孩童,可世界从不为任何人停止。这无风无浪的日子不过是你的父母短暂地为你撑起了一把伞,暂时为你挡住了那些风雨。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才是常态,所以人们才那么向往如意。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不比青山,那些用血肉之躯撑起的伞,终归要轮换着那个担当的角色。并不是世界变了,只是时间轮替到你,来接下这把守护的伞。不管你愿意与否,都要上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三十而立,虽然经历了前两篇的思考和总结,但仍觉得不够完整和明确。第一篇太过宏观,第二篇算是中观,总觉得还是...
    贾思特阅读 2,707评论 0 3
  • 站在三十岁的档口,辞了职,在家休整,趁机好好回顾梳理一下自己 就像很多人没法发现数学之美一样,他们无法审美系统、自...
    愚夫_阅读 1,378评论 0 0
  • 快奔三了!古语有云:三十而立,用今天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我得有房有车有钱了,我得娶妻生子了,我得事业有成了。以此对照...
    信义书斋阅读 3,535评论 0 2
  • 朋友阿可这几天下定决心,要和老婆离婚,来找我商量怎么处理。 我问他,“之前不是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怎么这次到了这个地...
    四色麒麟阅读 7,559评论 6 53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十而立”,近段时间自己总会不经意的搜索这个词,看它的解释,看关于它的...
    安乐生阅读 2,7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