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绝症更绝望的是,明知道绝症有的治,却治不起。
“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么。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我吃了3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当在电影院看到《我不是药神》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四周已有人在抽泣,继而有的人哭出了声音。
我已年过三十,像极了每一个平凡而努力的人。我们终日为营生奔波,一辈子为家庭奋斗,劳碌于房价、教育和医疗上,眼睛里只有汗水。而在那一个瞬间,泪腺终被打开。
电影落幕时,我看到四周黑漆漆的一片,没有抽泣声,安静的令人恐怖,有的人甚至久久不愿离去。
走出影院,外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幼齿在车内欢快地问着我,外面那些亮闪闪的霓虹灯是什么。我回答不出来。她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影片中的程勇是个小老百姓。他混的非常差,是一个素质比一般人还低的“普通人”,甚至他性格也不好,还有家暴。人到中年,他仅靠着卖些或真或假的印度神药为生,但依然交不起房租。
更为痛苦的是,他的前妻要带着儿子移民,他年迈的父亲病危住院,要高昂的手术费。
可以这么说,这个中年人世俗,卑微,家庭事业都很失败。但他却是个孝子,也是一个有爱心的父亲,温情地对待着自己的亲人。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不速之客意外到访时,程勇的一生被改变。
这位不速之客叫吕受益,他得了慢粒白血病。
电影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的慢性期需要长期服用“格列宁”维持生命,这种药物定价每瓶高达3、4万元。一瓶只能服用一个月。
一位患者每年的用药就超过40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意味着什么?“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影片中这一句台词,是无数个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实写照。
一开始,程勇只想着从印度购回仿制药卖给国内,从中赚取高额的差价。因为仿制药并不是伪劣产品,它和正版药物具有一样的药性,但价格却相差很大。
他对印度的药企老板激情昂扬地说着国内病患的情况:“他们根本吃不起正版药,他们就等着我把药带回去就他们的命”。这个时候,他的脸上显现的是钞票滚滚而来的喜悦和期待。
尽管知道是违法犯罪,但他和吕受益还是想着法子卖药。
他们拉来在夜场营生的思慧。思慧的女儿也得了同样的病症。
思慧召集来了病友们,他们一个个都带着口罩,感觉是被社会抛弃了的人。这个时候,程勇对于亲人以外的人第一次触发温情。他的药只卖5000。尽管,这个时候他依然想着是挣钱。
拉刘牧师入伙的时候,程勇忽悠他说,神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上帝不是说了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时,他不是救世主,依然只想赚钱。
但当他和他的团队用低价的仿制药给无数的患者带去了生命希望后,程勇的内心开始转变。他变得更加温和,更加富有人性关怀。
吕受益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对他说“我刚病的时候,老婆怀孕才6个月,每天特别想死。现在有药有钱了,如果我儿子早点生孩子,我都可以当爷爷了。”吕受益的妻子满满的一杯酒敬程勇,因为是程勇带给了他们家希望。
思慧在酒吧里看到管她的那个男人在跳钢管舞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幸福的,有尊严的,她再无耻辱。
其实,从她的孩子在家里对程勇一点都不惊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思慧为了救治自己的孩子,肯定不是第一次带男人回家,也肯定只是为了钱。当程勇决定离开,小声地说别吵到孩子时,思慧关上门以后笑了一下。程勇维护了她的尊严,真正的把她当人看。
黄毛也得了同样的病,但这个孩子倔强,斗狠不要命。他是唯一没有戴上口罩的病人。他很多年没回家,为的就是不拖累家里。他工作和吃饭的地方是屠宰场,见惯了刀锋、尸体和鲜血。稚嫩的脸上,却充满了对人世的绝望,所他的眼神一直是恶狠冰冷的。直到认识了程勇,一切得到了改变。程勇给他发工资时,他眼神变得温柔。在码头看夕阳,他羞涩快乐得像个小孩。
救了那么多人,但依然改变不了违法犯罪的事实。
当药贩子张长林找上门来,逼迫程勇时,程勇选择了退出。吃散伙饭时他说,我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不想坐牢。
之后,陈勇开了工厂,做起了正经生意,虽然对世俗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但生活过得很好。
可当张长林黑心地把仿制药卖高价,又被通缉时,无数的患者又陷入了无药可用、只能等死的地步,甚至连自己的好友吕受益也因为不想拖累家人,最终自杀后时,程勇彻底变了。
他在明知道自己可能会坐牢的情况下决定以成本价代购药品,那个时候他是发自内心的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000元一盒的药,他只卖500元。自己还贴上运费。当印度药企被关闭后,他就从印度零售店以2000元的价格购进,依然还卖500元。自己每月亏几十万。
跑路的张长林再次找上门时,对方要20万,他多给了10万。
程勇还主动卖给外省,他或许知道自己可能快进去了,索性破罐子破摔,豁出去了,能救多少是多少。
此时,影片中,对于病友们来说,他是救世主。
“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警察曹斌在认真听完那个吃了3年药,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的老人家一番话后,他的内心开始在自己的良知和职责中纠结。
洗脸时,他看向镜子,那个时候他在自我拷问。最终,他选择了良知。黄毛死后,他选择背下处分、彻底撂挑子。
张长林被抓后,审问时,他笑了几声。他笑的是自己,明明是唯利是图的一药贩子,明明是一做假药的人,居然会为了保护程勇而抗拒从严。这一笑,他是坦然的,也是有人性美好的。
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是正版药品的企业代表的职业性的麻木表情,他们据法引律,通过法律的武器打击“盗版”。或许,有人会说,他们没有错,因为他们要维护的是合法药企的利益,因为那是人家的专利。
我们还看到的是警察局长一心只想破案的雷厉风行、几近冷血的态度。或许,有人也会说,他也没有错,他只是职责所在,他必须严厉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人,总会找到生命的意义。
当黄毛这个孩子为保护程勇,自驾车辆冲卡,自以为逃脱了警察的追捕后,他兴奋的回了头。可是,这一回头,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这之前,他刚理发,刚买好回家的车票。
程勇被抓的时候,他依然想到要保护病友。警察把他的脸按到地上,但他一脸坦然安详。然而,当他看到那些抱着药箱逃走的病友们也被抓了回来的时候,他的脸开始挣扎,扭曲,变形。
站在法庭上,程勇认罪,也认罚。他平静地说:“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影片中,口罩成为符号。它不是雾霾,而是人性的仪式。曾经,这个薄薄的口罩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面厚重的墙壁。
最后,众多还在拼命求生的患者默默的摘下他们的口罩,对着慢慢驶过羁押着程勇的车行注目礼。车内的程勇是哭泣的。车外的人是动容的。
有人说,程勇的个人结局并不那么理想,但是他的行为却推动了整体社会的进步。所以影片最后说,那个天价药进入了医保药物名单,更多的病患有着生的希望。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身后一名观影的人嘀咕了一句,谁信呢。
程勇曾经问黄毛,你是不是特别看不起我。
黄毛说是。然后他又看了程勇一眼,补充了一句,以前是。
一个人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不是他的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大,而是源于他的品德有多好。
在这里,我不去讨论说科研出一个药物需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花费多大的人力、财力。或许,会有人觉得,一个治疗绝症的药物卖的贵是自然的,更何况是进口而来,这其中又掺杂着国际贸易、关税、知识产权、部门利益等等问题。水深的令人无法探底。
我也不去讨论说假冒产品就一定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和安全隐患,尤其是药品方面。
我也不去讨论说职能部门打击假冒是本职工作,无可厚非。哪怕它是一个救命的药,哪怕它其实并不“假”。
这些话都有道理。或许,我们谁都没有错。
可为什么既然大家都没有错,却有那么多人,甚至可以说是无数个人,无数个家庭却因为一场病,因为一个药物,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过的人不像人,如同只能等待死亡的蝼蚁呢?
在这里,我只谈人性,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是保护人性正常、美好和高尚的一面,是惩治人性丑陋和罪恶的一面的。
我真希望有一天,有人对我说,厉害了,我的民。
朋友说,我们的强大,不是有多少高铁在跑,也不是有多少高楼大厦,也不是有多少个繁华的城市、美丽的乡村,也不是经济增速有多少个点,也不是有多普及的扫码支付,也不是有多少个天价艺人。只有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的一个个鲜活而平凡的人的生命尊严得到尊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强大。
我想,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可有的人,那么多的人,或许又会是我们每一个人,到头来,却连活着成为一种奢望。
朋友说,不是病不起,而是病了的不光是我们的身体,而是还有很多很多。
我想,《我不是药神》之于我们,或许真的反应出,其实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可即使穷,我们依旧那么的努力,那么的拼搏,也那么的无奈。
朋友说,看影片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哭了。可看完后,都没有了眼泪。
我想,是的,人在悲痛到极点时候,是哭不出来的。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不是每个人都能轻盈地过好一生。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吧!
朋友又说,愿世界变好,不是因为救世主,而是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