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与诗毕生相伴,有不解情缘。其中《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道出了写诗的奥秘: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 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陆游认为自己早先写诗,不过是拾人牙慧,并无真实体验,虽浪得虚名,但心中惶惑。四十随军,驻守南郑,纵情欢宴,夜以继日。运动于千步开外之球场,阅马于万匹战马之马厩,赌博喝彩声震屋瓦,莺歌燕舞流光溢彩,琵琶声急如冰雹乱飞,羯鼓声疾如风雨交加。在鲜活世俗的军旅生涯中,陆游突然发现了写诗的诀窍:原来剪裁的妙处并不在刀尺,天机云锦如何应用全在我心。
其实生活中存在的一切,都可入诗,关键在于用心体验,巧妙裁剪,好诗也许在山水之间,“君诗妙处吾能识,都在山程水驿中”。也许在文字之外,“尔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真正的诗家高手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诗虽是雅致的、艺术的,却脱胎于平常生活,也许生活是庸俗的、粗鄙的,但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大俗与大雅的转换有时就在一念之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便是这种妙手,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琢磨诗歌创作之道,终于顿悟成家。而且将秘密告知后人,生怕像《广陵散》一样失传。
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悟出了真谛,天地万物皆能应用入妙,裁剪有度,但对于从政,却不懂左右逢源,做不到“天机云锦用在我”,而是一路受挫,一生蹭蹬。绍兴二十三年,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被除名。秦桧死后三年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他被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毕生未曾位居要职,担任高官。
其实陆游自少便有天下之志,常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之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之精神,决意“扫胡尘”、“靖国难”,因此他的诗歌多以军旅生活为题材。梁启超赞他:诗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然而他虽有远志,却未能立功当朝,所以终其一生都惆怅遗憾。他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慨叹: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徒有报国之志,但始终没有机会一试,心系中原,却身寄一隅,徒唤奈何。他的另一首诗《书愤·其一》将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得更加彻底: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长城犹在,鬓发已斑,英雄落寞,千载谁赏?至死,陆游都在念念不忘国家统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词的臻于完美,是天机云锦剪裁得当;官场的失意落魄,是天机云锦的疏于应用。上天是公平的,关了一扇门,却敞开了另一扇门。陆游,不稍得志于当朝,却长享誉于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