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必读古诗增加到129篇,初中增加到132篇,有些学校为了充分利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快速掌握这些古诗,甚至要求一个假期背会60首古诗。
这种状况下,如果孩子对古诗文没兴趣,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以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所以,第一步就要培养和保护孩子阅读古诗文的兴趣。以下几个角度值得借鉴。
一.这个韵律很好听
在孟浩然的《春晓》里,晓、鸟、少,三个字的韵脚十分顺口,一边听,一边读,就像在学一首儿歌。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都可以激发的人的兴趣,开始的时候体会不了太多的感受,就单纯在声音或者图像上发现有趣的地方也是可以的。
二.那些故事很漂亮
古诗中的故事有很美的效果,把那种漂亮的效果展现出来,会更吸引孩子关注。《赠汪伦》里,特别够朋友的汪伦在桃花潭送别李白,在栽满十里桃花的桃花潭边,豪士汪伦送别仗剑走天涯的李白,仿佛就是一个武侠片的场景,配合上李白最擅长的夸张表达,“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意境就更美了。假想一下李白和汪伦在桃花潭边飞来飞去的武打场面也未尝不可。
三.这是一个文字游戏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十个数字恰如其分的藏在一首诗里。诗词本身就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同样的文字不同的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字又可以组合成相同或相似的意思。玩游戏是谁都不会拒绝的,在《风》这首诗里也有四个数字,三、二、千、万,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如果换一下位置会有什么效果?打乱再组合,越是能够深入理解每一个字词,越是能够获得其中的乐趣。
四.短短的几行那么多内涵
初学唐诗都是从短小的名篇开始的,比如《登鹳雀楼》,短短20个字,每个字都浅显易懂,韵律也朗朗上口,很容易记诵,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它还有很深刻的内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住城市的孩子太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了,楼层越高看得就更远。20个字记忆起来难度并不大,却可以让他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个很大的道理,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孩子会有获得很大收获的感觉。
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关键
所谓的浅是指最接近白话文表达的内容,比如《画》这首诗,“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平白如话,很容易理解。但其中的“惊”是与今意有分别的,现在我们都说害怕。如果说“受惊”那一定是在开玩笑。但这个“惊”在这里很好理解,就是害怕的意思。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这个文言的表达。
六.鼓励和奖励更重要
在培养兴趣阶段,鼓励和奖励十分重要,有了成就感就更容易诱导孩子学习更多的内容,一开始就制造高难度的挑战就会打击积极性,让孩子产生畏难的情绪,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这个道理应该大家都可以理解了,不必多说了。
中文阅读始于古诗的阅读。现在很多家长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读绘本,讲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法,但单纯停留在口语化的阅读中是无法感受到中文文字的魅力的,古诗文是个很好的敲门砖。从现在开始,用好这块敲门砖,去打开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和先贤思想的宝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