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之美人鱼

图片发自简书App

美人鱼在南海一带被称为“南海鲛人”。传说有一条“鲛人”被渔夫捕到,好心的渔夫不忍加害,把它放回大海,“鲛人”感恩下的泪水变成了珍珠。这里的美人鱼和鲛人都指的是儒艮(gen,第四声)。

“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这是南朝时我国古人在《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儒艮长期生活在浅海及河口,以海水下的海草为食,每天吃27~45千克水草,是个大胃口的割草机,御敌能力不强,行动迟缓。每隔半个小时左右都要出水换气,通常像人类一样怀抱小儒艮。

儒艮,儒艮属,儒艮科,海牛目,单子宫亚纲,哺乳动物纲,脊椎动物门。身体呈椭圆形,肥厚的尾巴拖得很长,侧鳍顶端状似手指,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

儒艮别名又叫南海牛,很像海牛,其实儒艮和海牛是同一个海牛目,但海牛是海牛科,两者在外观上相近,不同点在于头骨与尾巴的形状,海牛的尾部扁平略呈圆形,外观有如大型的桨;而儒艮的尾巴则和鲸类近似,中央分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