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是83版《西游记》的片尾曲,我们都耳熟能详。随着蒋大为浑厚的歌声,前往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渐次登场,走在最前面的是孙悟空,接着是猪八戒牵着白龙马,马上驮着唐僧,最后是挑着行李的沙和尚。
其实基本所有《西游记》的影视剧都是这么一个任务分配,八戒牵马,沙僧挑担。甚至连环画都是如此。
但事实上,《西游记》原著并不是这样。
挑行李和牵马的任务分配,其实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唐僧出长安时。唐僧发誓代唐太宗西天取经,山高路远,总不能一个人上路,于是唐太宗为他选了两名随行的从者,一个挑行李,一个牵马。原著中明确写道:“一行三人,连马四口”。看来是唐僧一个人骑在马上悠哉游哉,两名行者出力气。
不过,他俩跟着唐僧走了几天,到了双叉岭,就被野牛精、熊罴精和老虎精分而食之了。摊上这么个活,也是非常倒霉了。
第二个阶段,是唐僧在两界山下救出了孙悟空,挑行李和牵马的任务,自然都落到了孙悟空的头上。
第三个阶段,是在猪八戒加入取经团队后,孙悟空就把担子交给了这个师弟。《西游记》第19回写道:“遂此收拾了一担行李,八戒担着;背了白马,三藏骑着;行者肩担铁棒,前面引路。”可见,八戒是既挑担又牵马,唐僧在马背上悠哉,孙悟空在前引路。
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沙僧加入取经团队,人员固定下来后。按说来了新人应该把担子移交给新人,可事实上,担子仍然在猪八戒肩上。
第23回这样写道:“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
为什么这么安排呢,主要还是因为猪八戒有膀子力气。唐僧是这样总结的:“那呆子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听师父这样说,八戒自然要态度诚恳地大表忠心:“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于是,沙僧的主要工作任务,就剩下“引马前行”了。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取经队伍中则是:队中无猴子,老猪称大王。
三打白骨精、诛杀草寇后,孙悟空被唐僧贬回花果山,猪八戒火速上位,成了大师兄,担起了引路的责任,行李就撂给了沙师弟。可是,八戒自己不争气,别说降妖伏魔,连化斋都化不到。最后还是用激将法把孙悟空给请了回来,自己重操旧业。
不过,行李也不是八戒一直挑着。如《西游记》第56回:“猪八戒卖弄精神,教沙和尚挑着担子,他双手举钯,上前赶马。”可见有时八戒兴头一上来,上前赶马,就将挑担的任务交给沙僧。沙僧是老实人,二师兄让他挑担,他就挑担。
取经一路上,基本上就是孙悟空在前开路、化斋、打妖怪,猪八戒挑担,偶尔抢点孙悟空打剩下的妖怪,沙僧就牵马,看行李,充当通讯员报告师父被抓走的消息。
因此,取经归来后,唐僧向唐太宗介绍他的三位徒弟时,是这样提及猪八戒的:“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
之后四人功德圆满,回灵山接受封赏。猪八戒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而沙僧的功绩则是“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总之,猪八戒的主要功劳还是挑担,而沙僧是牵马。
那么,后来的影视剧为何要作相反处理呢?FUN叔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突出猪八戒欺软怕硬、好吃懒做的形象,所以让任劳任怨的沙僧当参照物。取经路上,每次让八戒挑担,八戒都推给沙僧,还牢骚满腹骂骂咧咧的,总有当二师兄的优越感。
二是强化沙僧的存在感。在原著中,沙僧面目模糊,性格不分明,取经路上并没有出什么力,是个存在感特别低的人。而让沙僧挑担,无疑突出了沙僧忠厚老实的性格特征。如此一来,八戒与沙僧的性格对比也更为强烈。
其实,沙僧在取经团队中,也不是毫无建树。虽然如来最后没提,但沙僧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团队的润滑剂、和事佬。众所周知,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是性格特别分明而强烈的类型,容易起摩擦、起冲突。
网上总结的沙僧口头禅
比如有一次,唐僧又双叒被妖怪抓走了。孙悟空急红了眼,乱发脾气,和八戒吵了起来。危急关头,沙僧说话了:“兄长说哪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成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沙僧还是很懂得话术的,一席话,安抚了炸毛的猴子,凝聚了师兄弟的力量。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沙僧确实话很少。孙悟空话唠,猪八戒又是个段子手,
唐僧总哭哭啼啼的,如果沙僧再话多,就真成了逗逼相声团队了。沙僧的沉默寡言,正好中和了两个师兄的争强好胜。
再者,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去救师父了,总要有人看行李吧,宝贝袈裟还在里头呢。
所以,虽说沙僧只落个登山牵马的功劳,但他在取经团队中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由热FUN原创,欢迎关注,与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