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文字是彰显华丽人生,苦难的生活铸就勇毅品格。这是我对齐帆齐老师的整体感受。
齐帆齐老师的《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共分四辑,主要讲述了自己及和她一样的普通人的经历和成功逆袭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感人至深。第一辑:我的生活我的路,主要讲了齐帆齐老师自己的童年往事、梦想、工作经历、全职自由写作等。
读完感触颇深。没有父爱陪伴的童年,经历了人生各种苦楚,倔强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不由地钦佩。小小年纪,在该读书的年纪早早辍了学。帮着妈妈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卖菜、记账、交公粮等。
因为会骑自行车、识得字,妈妈卖菜总带着她。因为一场大雨,菜价大跌,起早贪黑,忙碌了一天,却把菜低价卖给了饭店老板,一天下来饿的时候只买了几个包子,妈妈也不舍得吃。而在年幼的倔强的齐帆齐看来,妈妈不识字、口齿不清,感觉妈妈没用,也略有自卑感,也时常和妈妈顶嘴。
当南下打工当天,妈妈天不亮步行一个多小时出现在师傅门前送身份证时,当给她兜里揣着妈妈养了好多年的长发换的20元钱时,当妈妈为了给女儿买台420元的蝴蝶缝纫机四处借钱碰壁时,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的伟大无私。当她为人母后体会了做母亲的种种不易时,当妈妈的许多心愿快要实现时,她却永远的离开了。此时的“我”些许懊悔、心痛。但在文末齐帆齐老师祝愿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
有父亲相伴的短暂的美好时光里,家境还算富裕,经常有爸爸带回来的各种小礼物,父亲病逝后,家里经常连交不起电费,而且一个小小的20瓦的钨丝灯泡还挂在两个门缝之间,有时电费是奶奶挤牙缝硬攒下来贴补给他们的。生活之难可想而知。幼时没有父母的陪伴成年后却拥有了一个妈妈般的好婆婆。从齐帆齐老师给婆婆买智能手机并手把手教会如何使用手机,我们可以看到两人的和谐共处,也可以看到老师的心细缜密与温柔。
她做过流水线工人 、电话销售,开过店、摆过地摊、住过城中村,几经辗转,最终到全职写作,经历了多重苦难。人生没有白吃的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海明威说过,“当一个作家最好的条件,就是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齐帆齐老师的童年是不幸的,她却勇于抗争。这些痛苦经历可以说是重重考验,而且也造就了她坚毅的品格,倔强的她最终通过文字改变了命运。
她很好学习,闲暇之余拿书就看,她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在妹妹所在的公司入职前,学会了基本的电脑操作,工作中更是谦虚向上。而且只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
我们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一股敢闯敢拼、永不言败的力量,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