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星期五下午带着两个孩子从田里的水泥路回家,都能发现路两旁大片大片的小麦越来越成熟了。
现在的小麦已经开始变黄了,过不了多久就完全成熟,到处都是金黄,散发着收获的气息。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甚至听过这个假期,但对于我们这一代90初的农村孩子来说,麦子熟了,我们会有半个月的假期——麦忙假,顾名思义就是放假忙着收麦子。
老师放假回家收麦子,学生放假回家帮忙收麦子。
那时候收割麦子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和镰刀。
每到麦子熟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到地里抢收小麦。
一家人分工合作,一般年轻力壮地负责用镰刀割倒小麦,其他人负责捆和搬到地边的车上。
我家虽说地不是很多,但每到收麦子的时候,也够我爸妈累的。
六月份的天,已经有些毒辣了,平时都觉得热得不行,更别说还要顶着大太阳收割麦子。
在开始大规模收割麦子的时候,我们就放麦忙假了。然后跟着爸妈去地里收麦子。
那时候我爸妈早早吃过饭,带着水、草帽和毛巾就去地里割小麦了。
等到我和我哥我弟吃完饭去地里的时候,爸妈都已经割倒一大片小麦了。
于是我们武装好自己,把带来的水放好,便开始把捆好的小麦搬到车上。
我至今仍记得那麦芒扎在胳膊上的刺挠感,记得爸妈被汗水打湿的背,记得那条可以拧出水的擦汗毛巾。
很多时候,为了能在好天气之前收完小麦,很多人中午都不回家吃饭休息,而是由家里人送饭到地里,吃完继续干活。
麦子割完,还要脱粒。
我记得一开始还没有脱粒机,家里都是先打好谷场(晒麦子的一块平地),把麦子铺到场上,然后我爸开三轮车在上面转圈轧,用这种方式进行脱粒。
后来有了脱粒机就省事多了,不过每次脱粒,所有人都是灰头土脸的。
脱粒完,晒上几个太阳,就可以装仓了。
这时候才算真正地收完麦子。
而我们的假期也差不多结束了。
现如今,因为联合收割机的出现,麦忙假早已经取消了。
而它也成为了我们那个时候独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