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敦煌,明显凉爽了许多,但色彩较前更斑斓,出门,即是享受。
作协通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剑云《敦煌小画家》交流分享会,10月25日下午三点,在图书馆书吧举行。
我提前十分钟到,好久没来,十分想念,书多环境好,正合心意。
初次见面
等待时间,敦煌的文朋诗友,陆续来了不少,大家都是相见欢,互相问候,简单了解写作状况,很友好,也很开心。
一边,心里也暗自揣测,赵剑云,名字很陌生,是男是女,是第一次来么,书名起的这么接地气,也对敦煌情有独钟?
主持今天分享会的夏惠,是作协秘书长,人长的帅气,声音有磁性,一直以来,就喜欢他张驰有度的主持风格。
当他微笑陪着一位女士,不急不缓,步入书吧,就坐。
我想,应该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赵剑云老师。
果不其然,主持人开始介绍,了解,也从此刻开始。
赵剑云,女,《飞天》杂志编辑,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八零后作家,出道早,十九岁开始文学创作,到目前,已出长篇四部,短篇小说集两部,并获得各种奖项。
一边听,我一边观察。
这是一个内秀的女子,着比银灰稍深,上面点缀米色小花的旗袍裙,直发过肩,大眼睛,皮肤白净,有一点点婴儿肥,恰到好处,看人的眼神,温和,平静,颇有大家闺秀风范。
一看之下,就很舒服。
都说女人看女人,比较挑剔,我却觉得,丝毫没有违和感,只觉赵剑云老师兼具女子的温柔和知性,内敛,沉着。
《敦煌小画家》
这是一本少年儿童图书,从起意书写,到成书,用了四年时间。
赵剑云老师说,以前主要写都市题材,写《敦煌小画家》,前期准备做了很久,查资料,一次次来敦煌,来莫高窟,实地观察,体会当时当地情景,费了不少心思。《敦煌小画家》这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故事发生在七十年前,父女俩穿越河西走廊,颠簸而来,十一岁的欣洁,初到敦煌莫高窟,从不接受,到逐渐了解,进而喜爱壁画,自己学习画画,跟随着父辈们脚步,逐步成长起来的这样一个故事。
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只有虔诚,坚守,唯如此,代代接力,才得以保护,这珍贵的艺术宝藏。
中间,穿插了精彩片段朗读环节,由敦煌和青海油田朗读爱好者,分别朗读,富有感情的声波,让人不知不觉,沉入其中。而优美的语言,像彩色锦缎一样,光华四射。
印象深刻的一句“寒冷的西北风还是挤了进来。”一个挤字,多么形象。
《敦煌小画家》这本书,不仅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还被纳入2019年中宣部“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
作家赵剑云,以一颗赤子之心,为儿童文学园地,植入了又一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养分。
分享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
赵剑云老师,用她平和而富有魅力的谈吐,让我们获益不少。
谈到写作,她说,要注意细节,一定要真实,就小说而言,人物可以虚构,细节不可以。为写《敦煌小画家》,每次来敦煌,都要对比照片,阅读原始资料,查看当时人的着装,酒坊、油坊位置,当时气候,当地种植作物,等等。
写作,是个苦事情,一定要坚持,写好后,要反复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能着急。
写作,年轻时靠灵感,之后要靠经历,要加强阅读。
语言,尤其是儿童文学语言,要美的像水洗过一样。
倾听这样的“温馨提示”,感觉像春风扑面,有一种别样清新,透亮,又似一束柔和光线,直抵双眼,心坎。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
“今天,在莫高窟,我有点恍惚。虽然,我没有把这本书,献给它,但在我心里,我已经献给了它。这是我对第一代守护者的虔诚和敬意!”
我鼻子有点发酸。这是付出者对付出者,发自内心的相惜,是心灵书写者,对先驱的礼赞。
最后,作协主席李茂锦先生,也谈了感受,对敦煌的写作者,给予鼓励。
接下来签名售书,作家赵剑云老师和参会者合影留念,添加微信。
我站在一边,想起叶舟,想起“敦煌女儿”樊锦诗,想起那些默默的守护者,书写者,正是他们,这种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才为古老而年轻的敦煌,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家乡人,我们,不该做出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