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一只遭遇清明节祭拜引发的山火被烧死的野鸡。在她被烧焦的尸身下,紧紧护着一窝蛋,这窝蛋也已被烧熟。看到陆川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诵王宗仁的散文《藏羚羊的跪拜》,说一只被老猎人用枪瞄准的藏羚羊,对着老猎人噗通跪下,难逃厄运后它的身体仍然呈跪拜姿势,被开膛破肚后才发现,原来在她腹中安静的躺着一只小藏羚羊。一只鱼被在锅里烹饪,厨师发觉这只鱼特别奇怪,因为她拼命的弓起身子,不让腹部沾锅,厨师把它拿出来切开,发现鱼腹中鱼子满满……
这样的故事,我们听过有多少,它总能刺痛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个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似乎越来越慈悲起来。出门总不忘带上些动物的粮食与火腿,以免遇上流浪的猫狗觅食而没有东西给它们吃。尤其早晨出门的时候,总能看到流浪的狗出来觅食。它们神情急促又无畏,小跑着寻觅着地面,看可有吃食。在它们的肚子下面,坠着两排奶子。告诉我们它是母亲。
母亲呵!母爱!已经没有文字可以表达出这个词语所能赋予的一切。这个时候,我总对佛学不杀生升起膜拜之意,即使一个春天,我们在尽情赏花,他们也自有他们惺惺相顾的苦心:“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听来总让人有所触动。有个朋友说的非常好,忘记了原话,大意是:我们在这个世间互为父母,互为子女,杀戮它们的同时,请体会我们在人世做父母做子女的感受。
可惜我们的恻隐之心总是败在口腹之下,我们要吃,不愿丢弃享受美食的快乐。我们要捕捉获利,漠视着它们的痛苦与眼泪。在人类的屠刀下它们是弱小,无力的。多少年前就有吃活猴,吃动物活脑的报道,我们人类也真算得上是金刚之心了。
鱼的眼泪,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它痛苦的呻吟。这是人间最苦的生物了吧?因为,无法发声,再痛也叫不出。每一次刮鳞,每一次烹饪,只能是拼命的挣扎,翻滚,有时候快要烧熟了还能看到它在锅里又动了一下。那是无声的抗争,是对命运的不甘。它挂念着父母,子女,恐怕鳞没被刮完心已碎成千半万半了。
小时候在农村,每到过年总要杀一只羊,被杀的大羊被人牵着前往杀它的地方,它倒退着不肯往前走,咩咩的叫着,频频回望身后的小羊,小羊在后面追着,叫着,想必大羊的心也已经碎了。
我想吃素了。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爱却是坚强的——雨果
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萨克雷
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
青春会失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奥利弗·温戴尔·荷马
此文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