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潺潺,像住在小河的旁边,空气都是潮湿的,实在没有什么心情做事,便选择在这个雨夜打开电视,看一部电影,理由超级搞笑:怕家里几个月都不开一次的电视潮了怎么办?
淅淅沥沥的雨,滴滴答答在耳侧萦绕,窗外的树叶,经历着雨的滋润和磋磨,不经意选择了一部限免的电影《野孩子》。
这影片取材自真实事件中一对相依为命的“流浪兄弟”,聚焦边缘未成年人的生存现状,讲述了“小偷”哥哥马亮和“孤儿”弟弟轩轩在困境中相互依靠的故事。
马亮是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的男孩,没有身份证和生存技能,只能靠偷窃和捡垃圾度日。这个少年居无定所,独自生存,独自流浪,习惯了在社会边缘挣扎求生,他的目光冷淡,对这个世界怀着深深的抵触、警戒,不敢相信任何人。
轩轩是一个经常被同龄人霸凌的小男孩,被父母抛弃,跟着暴躁的爷爷和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的“植物人”奶奶。爷爷的打骂都是家常便饭,他整日像个饥饿的小兽,惊恐的生活,能给他心灵以慰籍的只是妈妈临走时留下的一盒雪花膏——挨打时闻一闻,病痛时抹一点,饥饿时闻一闻,想妈妈时抹一点,那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温暖。
因为躲避霸凌他的孩子们,轩轩不惜胆战心惊地逃进传说中的“鬼屋”,机缘巧合下,在“鬼屋”栖身的马亮遇见了轩轩,相似的悲惨命运让两个孤独的少年渐渐靠近。
在我看来,轩轩之所以跟随马亮,只是因为马亮让他吃了一顿饱饭。这个一身破破烂烂,脸上充盈泥垢的孩子,长期被爷爷视作一条狗一般的存在,高兴时抛给他一袋方便面,让他大快朵颐,把方便面袋子舔舐了一遍又一遍;他用稚嫩、饥饿的目光扫过小摊上、饭店里每一样食物,又默默离开,让每个观众都会心酸。
即便这样平静的日子也很少,更多的是打骂,是动辄被爷爷关进狗笼子里的惊恐,因为父亲被关进了监狱、母亲离开了,爷爷视他为负担。
相似的悲惨命运,让两个孤独的少年渐渐靠近,为了躲避偷盗团伙的拉拢,几经周折,他们在一所废弃的游乐园里,建立起一个虽简陋,但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小家。
轩轩感受到马亮的善意和温暖,也有了属于孩子的天性,他跟哥哥撒娇、耍赖,在除夕夜,两个饥饿难耐的少年去饭店吃“霸王餐”,一顿饱饭后的扭打在所难免,轩轩却因长期营养不良昏倒了……
在马亮含泪的童谣中轩轩睡着了,他只能选择与一直逃避的偷盗团伙合作,只为了能为轩轩提供营养和餐饭,只不过轩轩是他最后的底线,他拒绝“老板”的一再要求,严肃地告诫轩轩,“不可以偷!”
马亮和轩轩明明毫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轩轩给马亮带来了光明,马亮也给轩轩带来了希望。
马亮对轩轩关怀备至,给他买吃的穿的,陪他一起数星星,希望他能长高长好。轩轩也让马亮感受到了被需要的温暖,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选择做彼此的家人。
为了能让轩轩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马亮冒着被抓住的风险,为他联系学校,看着干净整洁的他走进学校,而他选择自投罗网。
马亮像一束光,结束了轩轩前面黑暗的人生,点亮轩轩未来的路。
我们无法去评判人性的善与恶,所以我无法说马亮是一个好人,也无法批判偷盗团伙里好勇斗狠、良知尚存的大毛和耗子是坏人。他们只不过是站在人性的阴暗面苟且的活,他们未遇到一个带他们见光明的人,反而遇见了一个带他们打造暗无天日洞的人,阴暗蚕食了他们,使他们的青春还未绽放便已凋零。
我希望有一个平行世界,存在这一个拥有完整童年的轩轩,未被抛弃的马亮,和肆意生长的大毛和耗子……
整部电影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现实问题的揭示,让观众迅速共情。影片最后,周警官给人留下的思考角度很值得玩味,打击未成年犯罪总是反反复复,直到有些孩子再也无药可救,如果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是不是就不会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呢?
在这样一个雨夜,雨水敲打玻璃窗,风在拨弄树叶,奏响一首暗哑的歌谣,让心跳的频率刺破寂静,也湿润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