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这个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但经常写作“自繇”。“繇”,也读“由”,与“由”也同义,就是“跟从”、“顺着”的意思。可见“自繇”和“自由”,同样的读音,也是同样的意思。
道家是肯定人的自由的,这一点跟儒家不一样。他们肯定人的自由,而且这个自由是很高层次的,超越道德善恶之上的,既不是一种道德作用,也不是一种人性的败坏,而是人的本色、人的本性。
宋儒就说要“存天理,灭人欲”,自由在当时绝大部分人的理解中相当于“人欲”,也就是人的一种动物性的冲动。
《逍遥游》和《齐物论》里面讲的都是同一个精神,就是都要到自然界里面去,和自然万物认同,才能摆脱人类社会所带来的种种烦恼和不适应。所以我们常讲,与其说中国人追求的是自由,不如说中国人追求的是逍遥。什么叫逍遥呢?逍遥就是回避社会,到大自然里面去。
真正的自由,应该把自然归结为自由,把自由看作自然的本质;而不是反过来把自由归结为自然,把自然看作自由的本质。
道家是这样推崇自由的。而儒家,更不用说法家,都是贬低自由的。道家是自由的沉沦问题——表面上推崇自由,实际上把自由归结为自然,以便退出人的社会性的贪欲。儒家、法家则把自由贬低为人欲、贪欲。儒家是要“存天理,灭人欲”,而法家不讲灭人欲,而是要利用人欲来治理国家、称霸天下,在这里自由同样是被贬低、被利用的东西。
如果说道家是无意志的自由,那么儒家就是一种无自由的意志。为什么无自由?因为儒家一开始就把意志引向了一种对权力的绝对服从,即对孝和忠的严格遵守。儒家的意志实际上不是人的自由意志,而是对权力的服从意志,立志要当一个孝子或忠臣,为一个比他自己更高的权威而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