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你可能会这样觉得:
穿的是高定的衣服,
吃的是罕见的珍馐美味,
住的是几千平方米的豪宅,
开的是限量版豪车跑车……
一句话总结就是:
穷奢极欲、为所欲为!
但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
前不久,
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
是他和妻子郭晶晶带儿子霍中曦到农田体验插秧的场景。
他配文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天都跟孩子念,
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
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
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
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
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
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
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跟家人一起的时间很重要,
不如大家想想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照片中的一家三口,
顶着烈日,挽着裤腿,
站在满是淤泥的稻田里劳作。
一番辛苦之后,
吃的是村民家里最寻常的农家菜,
但三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
这条微博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
引来无数网友点赞。
评论区里有人说:
没想到,
豪门生活与我想象的竟然如此不同,
他们豪的不是生活,
而是教育。
带着孩子一起下田插秧,
亲身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把育儿里所思所想直接落实在行动上。
看着年仅5岁的霍中曦“开心吃苦”的模样,
不得不感叹,
这家庭教育真的很郭晶晶霍启刚。
说起豪门大户的孩子,
许多人都觉得那是钞票堆砌出的优秀。
但霍启刚郭晶晶这样的“豪门清流”,
毫不避讳的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
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
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缩影。
1
大家都知道,
霍启刚出身豪门,
是个名副其实的“太子爷”。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他的人生履历拿出来,也足以秒杀众人。
求学阶段,
从牛津到清华,
从西方教育到传统文化,
他一个都没落下,最后以全A毕业。
毕业后,没有直接进入家族企业,
去了高盛和所罗门做分析师,慢慢积累经验。
后来与朋友成立了一家企事业顾问公司,
现在更是横跨政商体三界,
兼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
香港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全国青联委员数职。
而郭晶晶,
作为跳水运动员,
她简直就是跳水界的大魔王,
拿奖拿到手软。
2007年,
还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名女性之一。
冠军光环下的她,
没有满足于躺在功名簿上,
而是不断的求学充实自己。
先是一个人跑去了英国,
开启英语的求学之路。
学成归国后,
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工商管理。
她说自己做运动员和社会脱节太久,
自然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补回来。
一个是豪门,一个是冠军,
都称得上“人中龙凤”,
但还是在精进自我的路上步履不停。
不光如此,
生活中的俩人还将“素与简”做到了极致。
刚结婚不久,
就从3000平米的霍家豪宅搬了出去,
住进了185平米的小公寓,
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郭晶晶平日里的标配,
都是一身运动装或是牛仔裤配T恤衫。
用5毛钱的塑料发圈。
去路边小店淘几十块的衣裳。
和霍启刚一起逛超市,买米买菜自己扛回家。
心理学上说,
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不难理解,
小小年纪的霍中曦为什么面对插秧,
毫不抗拒、做的开开心心。
因为前行者如何,跟随者就会如何,
父母怎么生活,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拼爹,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2
富养不是物质,是层次和视野。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一个统计:
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
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
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
也就是说: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
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为什么穷人和富人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前不久王思聪掐架花千芳的事情就给我们答案。
王思聪的父亲是中国前首富、亿万富翁,
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
他本人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毕业,
现在做投资和娱乐圈生意。
花千芳来自辽宁抚顺农村,父亲是农民。
他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十几年,
后回乡务农、养鸡、种地,
从事网络写作。
因作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炮而红,
成为著名的网络青年意见领袖之一。
图左王思聪、图右花千芳
王思聪是英国留学海归,
从事的是投资和娱乐事业,
他的同学朋友和生意伙伴,很多是外国人,
英语帮他获取了最新的资讯、拓展了优质的人脉。
花千芳初中毕业,
不管是打工、养鸡、种田,还是写文章,
都无法享受到英语带来的丁点儿好处。
俩人在该不该学英语的分歧上,
赤裸裸呈现了富人与穷人的思维、认知差距。
正是这两个不同,
致使富人与穷人层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做过一个调查:
最近20年来,欧美彩票头奖得主,
5年之内,破产率达75%。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虽然有钱了,但行事还是穷人思维。”
就像王思聪的孩子,
有很大几率变成“小王思聪”,
而花千芳的孩子,
却不一定能把握风口,
成为另一个“花千芳”。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
拼爹,
拼的不是花更多的钱让子孙衣食无忧,
拼的是你自己。
你眼界够不够开阔,
你的格局够不够大,
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3
反观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孩子,
生在普通的家境,
却过着“富二代”的生活,
养尊处优,少时不知柴米贵,
长大不知天高地厚。
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
去年底,22岁男生留学两年败光200万的新闻震惊网友。
败光家中积蓄之后,他就选择弃学。
其实,他的啃老败家早就有迹可循。
从小就被溺爱的他,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想吃饭,奶奶就会给他喂到嘴边;
不想上学,大人就会想着法子为他请假;
热衷打游戏,也是被纵容一打就一整天。
不得不承认,正是父母的有求必应,
才让孩子有了骄纵蛮横的资本。
电视剧《知否》中林小娘的一双儿女,
也是典型的被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耽误的孩子。
两个孩子凭借着受宠的母亲和父亲的偏爱,
成日在家里耀武扬威,有恃无恐。
儿子盛长枫目中无人,
不求上进,只知吃喝玩乐。
而女儿墨兰则完全承袭了林小娘的做派,
小肚鸡肠,娇惯成性。
最终,两人不但在家族里遭人嫌弃,
人生境遇也都不如盛家其他几个子女。
这不禁也让我开始反思,
为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
又该为孩子留下些什么?
房子、车子、票子,
都不应该是我们执着考虑的范畴。
过渡的溺爱和物质满足,
只会毁掉一个孩子未来。
坐吃山空不如白手起家,
那些消耗性的财富,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财富,
反而可能会由此成为孩子
跌入深渊的加速器。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曾经说过一段话:
“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精神的富足、灵魂的高贵,
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并在他未来的人生之路中
成为指引前行方向的灯塔。
当我们抛弃一味的物质满足,
而选择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去影响孩子的言行,
树立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时,
孩子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富足。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
如何在纸上作出一幅精彩的水彩画,
需要家长的指引和教导。
好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
如果只是给孩子一个身份或一笔财富,
就任由其野蛮生长,
那么孩子终会长成你无法接受的样子。
俗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当一个复印件出了问题,
大部分责任自然要归咎于原件。
记得周国平说过: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
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
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
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睿智的父母,都很有远见,
他们目光长远,不拘泥于眼前,
懂得克制自己对孩子的爱,
舍得让孩子适当吃苦,
更明白如何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先去成为那样的人吧。
不一定要家财万贯,
却始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
这便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就像教育家斯宾塞的说的那样:
“我们终其一生,
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
也没有什么名望,
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
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
把这些给孩子吧,
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