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年代,妈妈给讲的睡前故事只有“狼来了”。要么是不听话就把你丢出去喂狼,要么就是如果撒谎,本来属于你的好吃的东西就会被狼吃掉。
感谢妈妈的改编,从小我就最害怕狼,也最讨厌狼,虽然至今都没见过真正的狼。
再长大点,读了书,知道“狼来了”这个故事的原版:
从前有一个小孩,他经常在村子附近放羊,村民们最担心地就是狼来了,所以私下协商,不管是谁家的羊遇见狼,都一起来对抗。
有一天这个小孩子心想,假装有狼袭击羊群来愚弄一下村民肯定很好玩。于是,他大喊道:“狼来了!狼来了!”人们听到喊声纷纷跑来,而那个小孩却冲着他们大笑,嘲笑他们上了当。第一次被戏弄,村民们就很生气。
后来,他不止一次地如法炮制,村民们每次都被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狼。所以小孩子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但是他却觉得很骄傲,认为自己很厉害。
最后,终于真的来了一匹狼,疯狂地冲进羊群,但是不管这个小孩子怎么拼命地大喊:“狼来了!狼来了!”但是没有一个村民过来帮他,因为之前被愚弄的村民们再也不把他的呼救当一回事了。于是,狼就这样杀死了小孩子所有的羊。
老师说,“狼来了”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撒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说的话,你还记得多少?
有些人总以为别人的劝告和批评是多余的,自己的才是最对的,所以多半老师说过的话,他们都不会去记,甚至会嗤之以鼻。
再长大了就懂了,原来“狼来了”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做个诚实的孩子,还有一个道理――村民是一直相信这个孩子的话,不过是一开始信的是“狼来了”,后来信的是“狼来了是假的”。
还有一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大家还记得“祥林嫂”吗?
又是一个关于狼的故事。她的故事听一遍泪流满面,听两遍心生同情,听三遍就懒得去安慰,再接着说,原来的听众都躲得远远的……他们的情感是被祥林嫂自己弱化的,纵然苦难深重,但她找错了方式。
事实是,那些听众根本解决不了她的问题。
有些痛苦是需要自己消化的。说给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听,除了能够收获那么一丁点的同情和后来无限的厌烦,其他一点作用都没有。我们能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夸张了说,可以试试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
所以就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用到处宣传,这样别人看到的只不过是笑话罢了。
所以就算自己天天都收到领导的表扬和嘉奖,也不用让全世界都知道,荣誉分享给自己的家人,爱人知道就好,反之别人看到的也不过只是笑话罢了。
比别人好或者比别人差,都是正常的。难道谁还能逃脱掉这个游戏怪圈吗?
人生就像打仗一样《曹刿论战》里说: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把所有气力都用上以后却得不到回报,人就会在情绪上首先紧张起来,有的人会用远离你来表示“无言的否定”,而有的人会烦躁,会动怒,会让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生活,难免不如意。打心底里,我不想活成“祥林嫂”,虽然不可能有她那些经历,但也不能有她那样的情绪和行为。任先生常说,无论结果好坏,起初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有什么可后悔,可抱怨的?如果抱怨,也只能怨自己,何必当初!
小时候经常听到爸在家说“烦死了”,他不管看见我们家里兄弟姐妹中的哪个,都有抱怨不完的话,一肚子委屈,一辈子不如意。连带着,我从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心情总是很低落,也会很自卑。渐渐地,到了二十几岁的年纪,对这人生有一个理性的看法,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照顾。而父亲,老了老了话也少了,还有什么可怨的?
任先生说,过一天少一天的,开心点不好吗?我们还那么年轻,人活着就这一回,何必为难自己?不能再说“狼来了”,更没有必要“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