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得主刘楚昕,一段情真意切的回忆在网上掀起了广泛的共情和对文学的热爱。

可万万没想到,有人竟开始抨击作者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拿过往的一段情感作秀,这个文学奖有水份。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作品《泥潭》还没有正式发行,只是一个获奖感言,就引来一些嫉妒者的恶意评论。不知道作品出来后,会有怎样的抨击呢。

余华说得好:刘楚昕作为新人脱颖而出不易,要坚持下去。作为文学道路上披荆斩棘过来的前辈,余华的评论和期望都彰显了一个大家的风范。

至于那些蝇营狗苟的善妒之辈就不必去理会他们了。

看了刘楚昕的个人介绍:出生于1991年,湖北荆州人,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作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哲学。

从13岁开始,刘楚昕心里就萌生了一个作家梦,之后的十几年,他屡遭退稿,却依然每天坚持写作。

2013年,刘楚昕开始构思作品《泥潭》,创作历经六年时间。期间,刘楚昕多次回到荆州,从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

2016年,完成《泥潭》初稿,后续又不断修改、打磨。

2017年,在武汉大学读博期间,刘楚昕遇到了他的初恋女友。

那时的刘楚昕,一边埋头学术,一边在文学的世界里摸索。“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这是已故女友留给刘楚昕的最后一句话,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精神支撑。

2024年,刘楚昕进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

同年,刘楚昕完成了《泥潭》的终稿。

2025年5月,刘楚昕的作品《泥潭》获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

2025年5月27日,刘楚昕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述了自己20年追逐文学梦的故事,谈及创作初心时,一段关于初恋的深情独白让他在网络上走红。

关于书名“泥潭”的寓意,刘楚昕阐释了其三重内涵,既是对李劼人《死水微澜》的致敬与延伸,又暗喻了小说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沉沦,更折射出刘楚昕创作时的切身感受。

代表作品

泥潭、《论五行之“行”的含义及其在先秦两汉的演变

作家刘楚昕分享作品名《泥潭》的由来:“是在比喻我的写作生涯、生活和人生”

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现场,作家刘楚昕哽咽回忆已故女友。网友:“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守候,竟一语成谶。

《泥潭》作者刘楚昕追梦故事堪比小说: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人物评价

刘楚昕刚来的时候,瘦瘦高高,当时就比较文艺范,冬天的时候喜欢穿一件长呢子,喜欢围一个围巾,头发留的有一点点长。(荆州市东方红中学教师、刘楚昕班主任 黎军 评)

那时候提倡学生写日记,很多学生就是几天交一篇日记,刘楚昕几乎是一天一篇日记,而且写得很有内容,很有文采,与众不同。(荆州市东方红中学教师、刘楚昕语文老师 曹波 评)

所获荣誉

2025年5月,作品《泥潭》获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

代表作品

《道家名实思想研究》,《周易研究》,2019(02)。

《论五行之“行”的含义及其在先秦两汉的演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闪亮的不是刘楚昕的简历,而是这些成长背后的坚韧和努力。愿我们都对靠自己脱颖而出的人一些鼓励,少一些恶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