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背景下,因朝代更替,战争纷扰等因素所带来的人口变迁,人口变迁的影响隶属社会变革,深深影响着民歌的传播与分布。
历史可见,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早期成为汉族居住的主要地带。历史上早期汉族文化由北向南迁移,出现几次规模较大的迁移运动(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及靖康之难),这些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流传都产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三百年间的变动使这个问题在学者研究中,既着眼于古代,更关注于近世。
此种变迁分为明显的南北两界,北方来讲,单从东北的民歌出发,其音乐特征由于明清及近代大量的山东、山西、河南的汉人的迁入,导致东北民歌与山东、河北都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曲种的联系、一些鼓吹乐的相似等等。再将视角转向西北地区,许多山西、陕西、青海、宁夏地区的汉人逃荒至甘肃,因此甘肃和青海有了想通曲种—花儿,甘肃与陕西之间有了相通的戏曲曲种—秦腔,这些现状无一不表现人口变迁对文化相融起着重要的作用。再从南方出发,以客家为例,早期生活在晋、冀一带后在秦朝被迫迁入豫、皖等地,其居住地广,随着朝代的更替,客家人不断迁徙,但令人差异的是,不同地区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语言各不相同,民歌也有特质,亦与周围汉族民歌迥然不同。
综上,民歌区域的产生,显然是人口变迁的直接产物,了解迁徙历史,更便于我们分辨各地的民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