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

       今天我们聊一聊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也就是说除了自我意识障碍之外,你和我包括所有的其他人还都有思维盲点,每个人都有——就是你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你准确地看待事物。

       就像人和人之间的辨音和辨色能力有差异一样,我们都知道有的人是色盲,他玩象棋的时候经常用对方的棋子去杀死对方——就是分辨颜色的能力会差一些。

       那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有差异,我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事物。比如: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大图景,但看不到小细节;另外一类人就是能看到小细节但看不到大画面;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外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所以就很自然的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没有识别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不知道识别规律和综合分析是怎么回事,就像我们说的一个色盲不知道能变色是怎么回事一样。跟人身体功能的差别相比,人类大脑功能的差别有的时候很难让人感觉到。你比如说,色盲他最终会发现自己是色盲,但大多数人从来都不知道也不明白为什么说他们的思维方式能导致他们看不到一些东西。

       而且更关键的是:尽管人都有思维盲点,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当你指出某个人心理弱点时,对方的反应通常像你指出他身体缺陷一样感到不舒服。

      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就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且你也不想明白、也不善于探求其他人的想法,因为你一心只想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换句话说呢,你是一个头脑封闭的人,你脑子里面有太多的先入为主的看法了。

       一个人头脑封闭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或者机会、或者可怕的威胁的时候,你就会视而不见;当其他的人提出可能是建设性甚至是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理会。

       所以这两大障碍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出现意见分歧的双方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且往往彼此对抗。这就不理性了,会导致人们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

       这种无法从其他人的想法中获益的现象不止出现在产生分歧的时候,当人们遇到难解的问题的时候也会出现。你看大多数人在试图弄明白某件事时,是在自己的脑子里思索而不是参考所有他们能得到的好想法,结果就是他们不断地跑向自己看到的东西、不断地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直到失败迫使他们适应和进化。

       适应和进化有三种途径:第一个就是训练自己的头脑以“反直觉”的方式思考。比如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自律和练习,他变得更有条理了;第二就是利用辅助的机制,比如说程序化的提醒器第三就是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擅长者的帮助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意识到:想法的不同不一定导致分裂,也可能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比如有创造力的人通常是发散思维,这可能导致他们让人感觉不大靠谱;而线性思维的人往往更值得信赖,当然呢,他们有的时候有点呆板;有一些人更情绪化,另外一些人能更理性。

       但我们想一想:在任何复杂的计划里,如果缺少那些能力和我们互补的人的帮助,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成功的。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结果”,那假如人能弥补缺陷的话就可以带来美好的结果。导致大多数人无法拥有美好结果的致命缺陷也就是两大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它会导致那些最聪明、最勤奋的人都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你如果想知道如何克服这两大障碍,那我们明天接着说。

感悟分享

       思维盲点是指因惯性思维或固有认知,本能的避开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造成对问题认识不全面。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维盲点普遍存在,可能源于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固有认知或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但比“看不见”更可怕的是“不愿承认自己看不见”。许多人固执己见,把分歧当作对抗,而非学习的机会,最终困在自己的认知牢笼里。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能从他人视角中获益”。无论是线性思维者与发散思维者,还是细节控与大格局者,都可以互补共生,但若封闭头脑,拒绝倾听,差异就会变成冲突。只有接纳“我不全对”,才能让别人的洞察成为自己的眼睛。

       思维盲点的存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可以通过反直觉训练、机制辅助、借力互补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和探索新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世界,从而减少我们在决策或行动时可能出现失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