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汤凯茹 李士金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文化创意” [2]的本质是提高人类生命的层次。学术批评则使得文化创意具有独特的意义。袁编“第一章“宋初文学”中的“宋初”概念已经不能统一,一说宋初百余年,一说七十余年,“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中又以“北宋前期”为题,如此用词不一,文字游戏,难免混乱。袁编既认为欧阳修“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又说他作词“新变的成分要多些”,既然“新变的成分”“多些”,欧阳修怎么会“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3] 呢?何以袁编用词有此文字游戏色彩?因为对于论述对象缺乏真正深入的研究,未能把学界最重要的成果理解消化,对于前贤中国文学史也没有谦虚学习。袁编对于古人以余力创作文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古人谦辞亦无深刻理解,便认为欧阳修固守着词为 “薄伎,聊佐清欢”的创作观念。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原文云:“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於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按照袁编望文生义的理解,欧公上文中“幸属于闲人”,岂非说自己是无事忙的“闲人”?欧公云“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本是文人雅士的谦虚之词,而袁编引“薄伎,聊佐清欢”数字,作为他的创作观念,显然是错误的。袁编下文说欧阳修“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自相矛盾,正是误解欧公之词造成。袁编云欧公“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词本是用来抒情的文学体裁,如何“扩大”?“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岂不还是词的“抒情功能”?
赵璐和王新雅关于“柳永词雅和俗”的演讲
这学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由文学院李士金老师讲授,开学第一堂课,这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师便“惊艳”倒了我们,说的简单点,就是眼前一亮。从教学态度上看,李老师每次都早早地赶到了教室,进入教室后便放下手中的包,立刻来到同学中,跟我们交谈,毫无架子,十分亲切。从教学方式看,李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他能将学生成功的带入课堂气氛,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课堂情况。在这样融洽、自主的气氛中,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李老师的教学安排下,本学期以学生探讨方式,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所得或感悟。宋元文学也是历史上十分耀眼的明珠,这里有“苏门四学士”、还有“江西诗派”,更有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元曲中进一步感悟到,古代爱情悲剧并非都是封建礼教的原因,其实更是内因与外因并重。我们通常以“唐诗宋词”来总结两朝文学突出的特征,殊不知宋代的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成就。如王禹偁的《村行》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造句精巧,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我最喜欢的一首宋词便是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那种在艰难困苦中,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代的有志之士。另外通过同学的演讲以及老师的补充,我更是加深了对这些文人的了解。如李奇同学在讲《沈园二首》时,给我们详细的讲述了关于陆游与唐婉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一边沉浸在二人凄婉动人的爱情中,一边也获悉陆游于沈园题词这一做法的不恰当,当时二人也已各自婚娶,实在不应如此,这对其余二人更是一种伤害。再如柳永,我们都知道,他一生漂泊,很不得志。他所作词多描绘都市风光,摹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语言俚俗,平铺直叙,颇合市民阶层的口味。但是,经过赵璐和王新雅同学“柳永雅和俗”的演讲之后,我进一步地了解柳永词的特点,如他的俗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体式上也有所体现,他以其精通词律音乐的优势,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我国词史上首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同时,我也了解到柳永其实也是想步入仕途的,也曾因为道德束缚而远离花街柳巷,可后来百般不得志,也就没那么克制了。从柳永写的有关歌女的词作中,我发现这些歌女与我们平时想象的有些不同,她们能歌善舞,还能懂词,更重要的是重情重义。还记得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柳永的词中表现出来的便不是这种只顾歌舞升平的卖艺之人,所以,我们看待人或事一定要以全面的眼光去考虑。
孙艳梅讲述《迷青琐倩女离魂》,我看到了一位敢爱敢恨的女子倩女
以前每当我们阅读到古代故事中男女爱情悲剧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其归结于是封建礼教的原因,而通过元曲的学习以及李士金老师的指点,我知道悲剧是由内因与外因双重构成的,如果单把它认为是封建礼教的原因会显得狭隘。在孙艳梅同学讲述的《迷青琐倩女离魂》中,我看到了一位敢爱敢恨的女子倩女,郑光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闺中女子身心两面,写出了她们生活与心理的痛苦,精神上奋力挣扎与幻求自由解放的艰难历程。孙艳梅同学又将陈玄祐的《离魂记》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在情节方面比较,二者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我们又看到文学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了。再如焦新茜同学讲述的《救风尘》让我感悟到:爱情和友情同等重要,都需要被珍惜。在爱情未到时,守住友情;享受爱情的时候,更别忘了友情。除了感悟类的收获外,在这学期的课程中,通过同学们的ppt展示,我还积累了一些文学小知识,如我知道了扬州慢是姜夔自创的词牌;禅宗史书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最核心的观点是“点石成金”与“脱胎换骨”等等。另外在我自己准备演讲ppt的时候,也同样让我体会到自己只是储备的不足,以及急需学习的重要性。总的来说,通过这学期古代作品选的学习,我感觉收获满满,很充实,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愈发浓厚。古代文学的魅力在于它凝聚民族精华,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将历史的社会风貌、自然山水、朝堂政治描摹成文学,供后人感悟。就像李士金老师说的那样,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值得我们去靠近它、亲近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将践行李老师提出的三种学习: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为自己加油!(汤凯茹)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恩格斯曾经对于两性生活有深刻的论述,中国古代圣贤对两性关系的考虑主要出于全局观念,谁都希望自己获得性心理的满足,这是人生最大的安慰之一。古代小说《李章武传》中体现出正确的性生活价值的判断,体现的正是圣贤文化中的性学思想。李章武为人精敏,博学多才,爱好古物,洞达玄微,为雅士之尤。性心理是人类最神圣而又是最隐秘的生命体,虽极好的朋友亦不轻易泄露。小说中的男女不是苟合,不是单纯的生命之欲。这可能是“完整的家庭,破碎的心”在古代的例证。夫妻之间的感情如果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一定会在个体的内心深处出现认识的冲突。这种冲突要经过外在的补尝取得一种相对的平衡,往往在内部很难弥合这种不协调。因当一个人感到性心理失控的时候,他(她)决不会在对方的身上看到更多的有利于价值协调的因子,顶多他(她)开始时曾经试着这么做,但很快证明了这是一种自我欺骗,于是他就坚决寻找外在的形式来平衡内心的冲突。[4] 王氏妇正是这么做的,超越的行为体现的是圣贤文化的经权辩证思想。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周国峰,李士金.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第二回文化创新思想述论[J].北方文学,2017(10):74-75.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29页。
[4]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